栖霞大学城喝茶资源群,大学城附近品茶交流圈
栖霞大学城喝茶资源群这个群名跳出来的时候,我正对着电脑发呆。朋友把群名片推过来时还特意加了句:“不是那种闹哄哄的拼单群哦。”
扫码进去那瞬间,手机屏幕突然被梧桐叶照片刷屏了。原来校门口那棵老梧桐开始落叶了,金黄的叶子铺了半条人行道。有人发了刚泡的龙井,青瓷杯里茶叶舒展开的样子,像极了窗外飘落的梧桐叶。
茶香里的缘分
群主是个戴眼镜的学长,在材料实验室读研叁。他每周五傍晚会在宿舍楼下摆个小茶席,那个斑驳的木头茶盘跟着他叁年了。第一次去时,他正用小壶泡岩茶,热水浇上去的瞬间,茶香混着桂花香飘过来——窗外那棵桂花树开得正盛。
“这是水仙?”穿汉服的女生轻轻问。她叫小雨,文学院大叁的,总带着自己烧的建盏来。学长摇头:“是北斗。”接着说起这两种茶的渊源,我们都听入神了。茶凉了又续,续了又凉,直到路灯亮起来。
后来常来的还有几个留学生。日本的佐藤带过抹茶,泰国的娜琳分享过奶茶配方。最感动的是巴基斯坦的阿里,他从家乡带来红茶时,专门用中文在茶罐上贴了“友谊”二字。
意外的茶会
记得有回暴雨困在图书馆,大家在群里商量叫外卖奶茶。学长突然冒出来:“我这儿有老白茶,谁来帮忙消耗?”最后七八个人挤在实验楼休息室,守着咕嘟咕嘟煮着的茶壶。窗外雨声哗哗,屋里茶香暖暖,那壶茶一直喝到雨停。
小雨用手机放古琴曲,佐藤说起他爷爷的茶道教室。阿里突然感叹:“在巴基斯坦,我们也是这样围着茶壶聊天。”那一刻突然觉得,这大学城附近品茶交流圈,不知不觉成了我们在异乡的港湾。
现在这个栖霞大学城喝茶资源群已经满500人了。上周新来的学妹怯生生问:“我只有茶包可以吗?”群里瞬间刷屏——“快来!”“茶包我们也喝!”“等你带好茶!”学长回了句最暖的:“人来最重要。”
今晚又要开茶会了,这次在生科楼的天台。学长说要试他新淘的紫砂壶,小雨烤了桂花糕,娜琳在做蝶豆花茶冻。我看了眼窗外,夕阳正好落在栖霞大学城的红砖屋顶上,像杯温润的红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