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饶小粉灯一条街,上饶小粉灯街区风情
傍晚时分,我沿着信江慢慢踱步,不知不觉就转进了这条挂着暖色灯串的老街。路灯还没完全亮起,两旁店铺门口的小粉灯却已经一盏接一盏地亮了起来,像是约好了似的。橘粉色的光晕洒在青石板上,把整条街衬得格外温柔。
卖灯箱的徐师傅正在店门口调试新到的灯具,他在这条街上做了二十多年生意。"最早啊,就是几家灯笼铺子凑在一起。"他边拧螺丝边和我闲聊,"后来买灯的人多了,渐渐就成了气候。"他指着对面那家竹编灯罩店说,那家的老板娘还是他介绍来这条街开店的。
灯笼里的烟火人间
越往深处走,灯光越密集。有的店铺把灯串垂在屋檐下,像流苏似的随风轻摇;有的把灯具摆成各种造型,荷花状的,锦鲤形的,还有做成传统宫灯样式的。最有趣的是几家老字号,依然保持着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,你能看见老师傅在里间打磨灯架,年轻学徒在旁边学着缠电线。
街角那家甜品店的老板娘和我挺熟,她正在廊檐下挂新到的兔子灯。"这条街的灯光啊,看久了会上瘾。"她递给我一碗酒酿圆子,"夏天是清凉的薄荷色,冬天就换成暖洋洋的橘色。过节的时候更热闹,整条街都是来看灯的人。"
正说着,几个穿汉服的年轻人举着油纸伞从店里出来,手里的莲花灯在暮色中格外醒目。他们说要沿着信江放灯,让灯火顺着江水飘远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,外婆也常带我来这儿买灯笼,她说这上饶小粉灯一条街的灯光,能照亮游子回家的路。
如今沿街多了不少新业态,做文创的,开茶馆的,搞摄影工作室的,但都与灯光主题巧妙融合。那家新开的书吧就很聪明,用竹篾灯罩营造出朦胧的光影效果,既现代又不失古意。老板说,他们特意选择了能衬托书本的暖光,让顾客能在温馨的灯光下静静阅读。
夜色渐浓,我站在街口的石拱桥上回望。整条街笼罩在柔和的粉色调里,像是给老城区戴上了一串会发光的珍珠项链。卖糖画的老爷子正准备收摊,临走前又点亮了两盏小粉灯挂在车上。"带点光亮回去,"他笑呵呵地说,"让这条街的温暖能延续得长些。"
晚风拂过,檐下的风铃轻轻作响,与盏盏小粉灯一同摇曳。这条街的动人之处,或许不在于灯有多精美,而在于每盏灯后面都有守候的身影,每个光晕里都藏着温暖的故事。上饶小粉灯街区风情之所以让人留恋,正是因为这些平凡却真挚的日常,在年复一年的灯光中静静流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