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洲里附近人100米约爱,周边百米相约见面
满洲里的夜晚总是来得特别早,尤其是到了冬天,下午四点天就擦黑了。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来,把行人的影子拉得老长。我站在友谊商厦拐角处,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个定位小红点不停闪烁——我们之间的距离,只剩不到一百米了。
说起来挺有意思,现在的人谈恋爱都靠算法推荐。滑动屏幕,左划右划,就像在菜市场挑白菜似的。可当那个穿着白色羽绒服的身影出现在街角,我的心还是怦怦直跳。她手里也握着手机,东张西望的样子看起来有点可爱。
百米之内的奇妙缘分
“是你吗?”她先开口了,声音比语音里还要轻柔些。“导航显示我们就在百米之内,果然没错。”我笑着点点头,突然觉得这个功能挺神奇的。两个陌生人,因为一个定位功能,在寒冷的冬夜里相遇。
我们沿着中苏路慢慢走着,脚下的雪咯吱作响。她说她小时候就在这一带长大,还记得以前路边都是老式木刻楞房子,现在都变成崭新的商铺了。“虽然城市变了,”她指着远处依然亮着灯的国门,“但有些东西一直都在。”
路过一家还在营业的俄式咖啡馆,我提议进去坐坐。暖气扑面而来,瞬间驱散了寒意。她脱掉外套,露出浅蓝色的毛衣,和照片里一模一样。“其实我挺紧张的,”她捧着热咖啡,“第一次这样见面。”
从线上到线下的距离
谁说不是呢?在社交软件上聊得热火朝天,真要见面了,反而不知所措。我们聊起了怎么注意到对方的——都是因为那个“附近人”功能。她住在叁道街,我在五道街,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,却从未在现实生活中碰见过。
“有时候觉得科技真有意思,”她说,“把原本永远不可能相遇的人联系在了一起。”窗外的雪花又开始飘了,落在玻璃上,很快化成水珠滑落。咖啡馆里放着轻柔的俄罗斯民歌,让人恍惚间好像置身异国。
我告诉她,小时候总觉得满洲里太小,一条中央街从这头走到那头只要二十分钟。现在却觉得,这么小的城市里,能遇见想见的人,实在不容易。她笑了,说那是因为大家都忙着生活,擦肩而过的时候,谁也不会特意留意陌生人。
聊着聊着,发现我们都喜欢去那家叫“喀秋莎”的面包房,都喜欢周末去北湖公园散步,甚至都经常在同一家饭店吃饭——只是时间总错开。想想也挺奇妙,这一百米的距离,我们走了这么久。
出门的时候雪已经停了,街道被新雪覆盖,显得特别安静。她指着不远处的小区说就住在那儿,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,那栋楼的灯光在雪夜里显得特别温暖。
走到分岔路口,她该往左,我该往右。“明天还见面吗?”我问。她点点头,说这次不用导航了,反正就这么近。是啊,满洲里附近人,百米之内,想要再见,不过是拐个弯的事。
看着她走远的背影,我突然觉得,在这个边境小城里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或许从来就没有真正远过。科技给了我们相遇的契机,但真正让彼此靠近的,还是那份愿意走出家门、在寒风中等待的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