抚远耍女娃,抚远带女娃游玩
清晨五点,江面的薄雾还没散尽,我和闺女已经蹲在抚远鱼市的水泥台边了。摊主老李把刚出水的鲟鳇鱼往台子上一扔,"啪"的一声响,溅起的水珠弹在女儿脸上,她咯咯笑着往后躲。这丫头今年八岁,头回来东北边境,看什么都新鲜。
在乌苏里江边捞月亮
江边的鹅卵石被朝阳晒得温热,我俩脱了鞋袜踩水花。闺女突然指着对岸问:"那边是不是俄罗斯呀?"我顺手捡起片石板打水漂,石子蹦跶着划过国境线。"现在教你打水漂,等你长大带自己的孩子来玩,这就算传家宝手艺了。"她认真学了半小时,最后那个石子居然蹦了五下,乐得她举着湿漉漉的双手满滩涂跑。
午后在赫哲族老乡家学鱼皮画,店主把大马哈鱼皮浸得软软的。闺女蘸着颜料画太阳岛,鱼鳞在光下泛着细碎的光。老乡夸她:"这女娃手巧,将来能当民间艺术家。"她羞得把脸埋在我衣摆里,却偷偷把作品塞进背包最里层。
傍晚的东极广场最适合看日落,整片天空像打翻的橘子汽水。闺女忽然搂住我脖子说:"以后我也要带我的女娃来抚远耍。"这话说得我心里软乎乎的,想起她叁岁时在幼儿园把橡皮泥捏满头的模样。时光真是个神奇的东西,当年耍泥巴的小丫头,现在都会想着未来了。
夜市飘来烤冷面的香气,我们坐在塑料凳上分食蓝莓饼。她用沾满果酱的指头点着地图:"明天要去黑瞎子岛看东方第一哨!"邻桌的摄影大叔听见,乐呵呵展示他拍到的哨兵换岗视频。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,似乎都愿意把温暖传递给路过的孩子。
回到民宿已是星斗满天,窗外黑龙江的货轮鸣着汽笛。闺女趴在炕上写日记,忽然抬头问:"为什么抚远的星星比家里亮?"我帮她拧亮台灯,心想或许不是星星更亮,而是在这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,我们终于慢下来,看见了那些一直被忽略的美好。
第二天清晨,她在界碑前郑重其事地系上红领巾。江风吹乱她的刘海,那个瞬间我突然明白,所谓抚远耍女娃,不过是借这片土地的辽阔,给孩子心里种下一颗会发光的种子。等她长大成人的某天,在某个疲惫的黄昏,或许会想起这个充满鱼腥味和蓝莓香的夏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