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春泄火的小巷子,春日清火的小胡同
这条巷子我走了十几年,青石板路磨得发亮,墙角青苔绿得发黑。春天一来,墙头探出几枝桃花,老陈家的灶台飘出艾草香,整条巷子都笼在淡淡的药草味里。
街口修车的老张常说:“咱这巷子啊,就是个天然散热器。”可不是嘛,春日头一晒,石板缝里冒凉气,坐在巷口喝碗绿豆汤,汗立马就收了。家家户户门檐下挂着干薄荷,风一过,那股清凉劲儿直往人鼻子里钻。
老灶台与新茶罐
巷子深处的老陈每天准时生火,土灶上坐着黑陶罐。“金银花配桑叶,这时候喝正好。”他掀开罐盖,水汽混着药香扑面而来。去年隔壁小年轻熬夜上火,喝了叁天他煮的凉茶,嗓子不哑了,现在天天来讨。
新搬来的李医生在巷尾开了间小诊所,白大褂口袋里总揣着几包炒决明子。有回见我揉太阳穴,他塞给我一小把:“春燥伤肝,泡水喝。”后来发现,他看病开方子,总要先问病人住哪条巷子——他说不同巷子的风水,得用不同的法子调理。
其实阳春泄火的小巷子最妙的不是草药,是那股子闲适。午后猫在墙头打盹,老人在藤椅里摇蒲扇,连卖豆腐花的吆喝声都拖着长长的尾音。在这待半晌,心里那点焦躁不知不觉就淡了。
春水与老墙
巷子中央有口老井,井水冬暖夏凉。春天打上来的水带着甜味,王奶奶总说这是“龙抬头的水”,拿来泡新茶最好。孩子们最爱在井边玩,看蚂蚁搬家和蜗牛爬墙,大人也不催——在这条巷子里,慢才是正经事。
转角那面斑驳的老墙最有意思,爬山虎新生的嫩叶像透明的翡翠。墙根蹲着几个陶瓮,雨天接满水,平时盖着木盖。李医生说这是“无根水”,比自来水煮凉茶更见效。也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真有效,反正巷子里的人春天很少感冒。
暮色四合时,家家窗口透出暖光。炒菜声、电视声、小孩背书声混在一起,却不觉吵闹。春日清火的小胡同到了晚上反而热闹些,但这份热闹是温吞的,像文火慢炖的汤。
前阵子巷口贴了拆迁告示,老邻居们聚在井边议论。修车的老张闷头抽了支烟,突然说:“搬了也好,现在年轻人谁还信这些土法子?”可第二天,他还是照常生火熬起夏枯草茶。
昨晚路过,看见李医生在教几个年轻人认草药。月光照在青石板上,那些薄荷、鱼腥草在墙根暗处生长。或许有些东西,比砖瓦活得长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