漳州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,漳州150元辩辩联系找小妹
这几天在漳州本地论坛闲逛,看到条挺扎眼的广告:漳州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。底下回复盖了几十楼,有人说离谱,有人问真的假的,还有个老哥吐槽“现在啥都能扫码了是吧”。
我盯着这条广告琢磨了半天。你说现在找服务都这么直接了吗?连个暗号都不用对,扫个码就能联系上。这价格也透着古怪,150元在漳州能干啥?吃顿火锅都不够,现在居然能叫小妹?
这事儿靠谱吗
有个在漳州开便利店的朋友跟我说,前阵子确实有人往他店门口贴这种二维码,早上刚撕掉,晚上又给贴上了。他好奇扫过一回,跳转到辩辩聊天界面,对方张口就问“哥要不要特殊服务”,把他吓得不轻。“现在这些人都学精了,”他边说边摇头,“用辩辩比用微信隐蔽,封号也没那么快。”
我也试着搜了下类似信息,发现还有个差不多的说法叫“漳州150元辩辩联系找小妹”。看来这不是个例,估计是同一拨人在不同平台撒网。有意思的是,这些广告都刻意避开敏感词,用“聊天”“陪玩”当掩护,但懂的都懂他们在指什么。
说起来,这种套路能存在,主要还是抓住了某些人的心理。价格定得低,让人觉着试试也无妨;用辩辩交易,感觉比线下见面安全;再加上二维码一扫就行,省去了讨价还价的麻烦。可天上真能掉馅饼吗?我反正是不信的。
背后的水有多深
问了个在派出所工作的远房表哥,他说最近确实接到过类似报案。有人扫了码,钱转过去就被拉黑;还有人真的见了面,结果遇到诈骗团伙,被威胁要曝光聊天记录。“这些二维码背后,多半是专业团伙在操作,”他提醒道,“真遇上事儿,维权都找不着人。”
想想也是,那些正经做生意的人,谁会这么鬼鬼祟祟的?正经场所明码标价,服务项目写得清清楚楚。反倒是这种藏着掖着的,八成有猫腻。再说了,现在扫个共享单车都要实名认证,这种来路不明的二维码,谁知道会泄露什么个人信息?
我在漳州古城那边见过年轻人摆摊,正经给人画画、卖手工艺品,忙活一晚上也就赚个百来块。对比之下,这150元的价格实在低得离谱。要么是陷阱,要么就是最基础的服务——比如真就陪你聊聊天?反正我是不敢试。
晚上跟几个老同学聚餐,提到这事儿,在银行上班的丽丽直撇嘴:“现在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我们支行上周刚拦下个要给陌生账户转款的,说是扫码买了便宜货。”她提醒说,凡是涉及提前付款的陌生交易,最好都留个心眼。
回到家刷朋友圈,看到表姐晒娃在漳州动物园的照片。突然觉得,与其琢磨那些不靠谱的二维码,不如周末带家人去云洞岩走走,或者去九龙江边吹吹风。这些实实在在的快乐,不比担惊受怕强多了?
那条“漳州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”的广告还在论坛里挂着,不过已经沉到第叁页了。估计过两天又会有新的冒出来,然后再次被新的帖子淹没。网络世界就是这样,什么热闹都只是一时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