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伦贝尔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车站旁的小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6:47:30 来源:原创内容

呼伦贝尔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

刚走出呼伦贝尔火车站,就被眼前的景象定住了脚步。站前广场上车流穿梭,游客拖着行李箱急匆匆地找车,空气中弥漫着旅途的匆忙。可就在马路对面,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安静地躲在广告牌后面,像是故意要和这份喧闹保持距离。

巷口晾着几件蓝布衫,在风里轻轻摇晃。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根处蹲着只花猫,眯着眼睛打量我这个陌生人。这种巷子在北方不少见,但紧挨着火车站就显得特别——仿佛两个世界只隔着一条马路。

巷子深处飘来烤饼的香气,我跟着味道找到个支着棚子的小铺。老板娘正用铁钳翻动炉子里的饼,见我在张望,笑着递过来半个:“尝尝,奶渣子的。”饼壳脆得很,咬下去满口奶香。她说在这巷子里住了叁十年,从前火车班次少,现在一天几十趟列车经过,但她还是守着这个老铺子。

再往里走,发现这条小巷子比想象中要深。有户人家院门敞着,能看见院里那棵老榆树,树荫底下摆着石桌石凳。几位老人家正在下棋,旁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放着梆子戏。穿制服的车站工作人员推着自行车从巷子穿过,看来是把这里当作上下班的近道。

我突然觉得,这条车站旁的小胡同像个时间的容器。火车站不断翻新扩建,而这里还保留着二十年前的样子。修鞋匠在屋檐下摆开摊子,煤炉上坐着咕嘟冒泡的奶茶壶,窗台上晒着蘑菇干——这些画面和百米外的现代车站形成奇妙的对照。

在巷子转弯处,我注意到墙上嵌着块模糊的石碑,隐约能辨认出“1983年”的字样。旁边理发店的老师傅说,这块碑是巷子改建时留下的。他边说边给客人修面,剃刀在皮革上蹭得唰唰响。“现在年轻人都在新城区买房啦,不过我们这些老住户舍不得搬。”
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不是霓虹灯,是那种老式的钨丝灯泡,把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车站的广播声飘过来,提醒旅客检票进站,而巷子里的晚饭香也浓了起来。有户人家在炒羊肉,孜然味儿直往鼻子里钻。

我站在巷口回望,突然明白了这条小巷子存在的意义。它不只是条通道,更像是这座城市记忆的落脚点。火车站每天迎送着天南地北的客人,而对面这条小胡同,却默默守护着本地人最日常的生活。游客们在站前广场拍照留念时,大概不会注意到马路对面这个安静的存在。

离开时又经过那家烤饼铺子,老板娘正在收摊。她往我兜里塞了个温热的饼:“明天赶早,给你留刚出炉的。”这个小小的举动,让我想起小时候邻居间的样子。或许这就是小巷子的魔力,它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拉回到从前的温度。

回到车站广场,回头再看那条小巷子,它已经隐没在夜色里,只有零星灯火闪烁。但那份安稳踏实的感觉,却跟着我走进了候车大厅。下次再来呼伦贝尔,我一定还要去那条车站旁的小胡同走走,尝尝新出炉的烤饼,看看那棵老榆树是否还在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