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市约附近学生100一次,芒市学生约会百元一次
最近在芒市的街头巷尾,总能看到些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广告。那天路过学校后门,电线杆上贴着一张手写的小纸条,上面赫然写着“芒市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。我心里琢磨着,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,脑子里闪过不少念头。现在的大学生生活费都不太宽裕,会不会是找兼职的机会?可这个表述方式又让人心里直打鼓。我有个表弟就在芒市读大学,他跟我说,现在同学群里偶尔也会冒出类似“芒市学生约会百元一次”这样的信息。
这样的情况从何而来
我跟几个在芒市上学的年轻人聊了聊,发现事情比想象中复杂。有个大二的男生告诉我,他室友上个月就通过这样的广告接了份活儿,说是陪外地游客逛芒市的美食街,两个小时赚了二百块。这么看来,倒像是种新型的本地向导服务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模糊的表达确实容易让人想歪。我在想啊,要是正经的勤工俭学,干嘛不大大方方写清楚呢?比如“芒市大学生兼职导游”,“陪游芒市特色景点”,这样不是更明白吗?现在这样藏着掖着的,反而让人心里犯嘀咕。
前几天吃饭时,听到邻桌几个学生在讨论这个事。有个女生说,她同学去试过一次,就是在芒市金银塔附近给游客当摄影师,按小时收费。但她也提醒,确实要擦亮眼睛,有些邀约不太对劲,得学会辨别。
说实话,年轻人想赚点零花钱无可厚非。芒市生活成本虽然不高,但谁不想手头宽裕些呢?只是这种方式总觉得不太妥当。要是能有个正规的平台,把这些需求规范化,既保障学生的安全,又能让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,那该多好。
我记得去年在芒市珠宝小镇遇到个大学生,他就是通过学校勤工俭学中心接的导游活儿,带着游客边逛边讲解,一天能赚两叁百。这样的方式明明白白,大家都放心。
现在这种“芒市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的现象,说到底还是供需双方都没找到合适的对接渠道。游客想找本地人带着玩,学生想赚外快,这本是件双赢的事,可偏偏要走这种暧昧的路线,把好事变成了让人皱眉的话题。
我在想,也许芒市的大学可以考虑开设些实践课程,把本土文化旅游和勤工俭学结合起来。既能让学生堂堂正正地赚钱,又能展现芒市的特色,这样岂不是更好?
说到底啊,年轻人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很重要。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赚取第一桶金,往往会影响他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。与其让“芒市学生约会百元一次”这样的模糊广告继续流传,不如给他们指明更光明的道路。
话说回来,这个问题也不是芒市独有的。在很多旅游城市,都能看到类似的情况。关键是要找到既保护年轻人,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合理方式。
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,芒市本地已经有些咖啡馆和书店开始招募学生兼职了。这些工作环境好,又安全可靠,虽然报酬可能没那么高,但对学生来说确实是更好的选择。
我觉得吧,这种事不能全怪学生。社会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元的就业渠道,让他们不需要通过这种模棱两可的方式来获得收入。毕竟,每个年轻人都值得被善待,都应该有机会通过正当途径实现自己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