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阳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胡同深处150元的情缘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8:48:03 来源:原创内容

北京城的东边,太阳刚升起来那会儿,朝阳区那些弯弯绕绕的胡同就开始苏醒了。我总爱在清晨溜达到这条无名小巷,青砖墙缝里钻出的牵牛花还挂着露水,巷口煎饼摊的香味已经飘了过来。

就在巷子中间那棵老槐树下,我第一次遇见他们。男的推着辆二手叁轮车,车上堆着五颜六色的毛线,女的坐在车斗边,手指翻飞地织着围巾。那天特别冷,她织好一条就递给路过的小学生,说:“戴着,别冻着耳朵。”分文不取。

毛线里的温度

后来混熟了才知道,小陈和媳妇儿都是河北人,在这条巷子租了个不到十平米的屋子。白天他出去收旧毛线,媳妇在家拆洗晾晒,重新织成围巾手套。我问他们价钱,小陈挠头笑笑:“好的毛线织的卖150,零线拼的便宜些。”有次看见他给环卫工递热水,我才明白——那些“卖150”的围巾,倒有大半送给了清晨劳作的人。

有回下雨,我去他们屋里躲雨。狭小的房间堆满毛线,但收拾得整齐。墙上挂着结婚照,小陈穿着不合身的西装,新娘的头花都快歪到耳朵边了。“结婚那年拍的,”小陈媳妇不好意思地捋捋头发,“他家给了150块彩礼,我觉得挺好。”她说这话时,小陈正在门口给她修雨伞,动作顿了顿。

真正让我理解这“150的爱情”的,是去年冬天。小陈骑车摔了腿,医药费花了小一万。那段时间,他媳妇天不亮就去菜市场帮人装菜,中午回来继续织毛线。巷子里有人说闲话:“这么苦,图啥呢?”她听见了也不争辩,只是某天突然在墙上贴了张纸,写着:“围巾150元一条,谢绝还价。”

说来也怪,从那以后,巷子里的老住户都来买围巾。王老师说办公室空调冷,李奶奶说孙子缺条围巾。其实大家都明白,这150块,买的是条围巾,更是给这对年轻人留点尊严。

小陈腿好了之后,依然推着叁轮车收毛线。不同的是,他现在会多收些红色黄色的零线,他说:“我媳妇喜欢鲜艳的颜色。”而他那总在织围巾的媳妇,手腕上多了块电子表,表带是毛线织的,防水。

昨天路过,看见他们在树下吃午饭。两个搪瓷缸子,一碟咸菜,几个馒头。小陈把唯一的鸡蛋夹给媳妇,媳妇又悄悄把蛋清夹回他碗里。这个动作让我想起巷子深处那对总吵架的年轻夫妻,他们住着高档公寓,却为谁洗碗吵得整条巷子都知道。

太阳越升越高,照在那些五颜六色的毛线上。这条朝阳区普通的小巷里,150块能买到一条御寒的围巾,也能见证一种爱情——它不用豪宅名车证明,就在热乎乎的煎饼摊前,在修补了叁回的雨伞下,在悄悄夹来夹去的鸡蛋里。这样的感情,比很多昂贵的誓言都来得结实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