界首300元的爱情故事,邻镇廉价情感实录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22:10:52 来源:原创内容

界首往西叁十里有个柳镇,镇上最热闹的就数那家“老张理发店”了。老张不光会剃头,还爱给人牵线搭桥,镇上那些叁百块钱的姻缘,多半都经过他的手。

李秀娥就是在理发店认识的王建国。那天她刚烫完头,老张边收拾围布边说:“秀娥啊,建国在化肥厂看仓库,人实在,就是话少。”见她不吭声,老张补了句:“见个面吃顿饭,成不成的就当多个朋友。”后来她才明白,这镇上找对象就跟买菜似的,都讲究个实惠。

叁百块的见面礼

第一次见面在王建国的宿舍,十五平米的房间摆了张折迭桌。他做了叁菜一汤,西红柿炒蛋、青椒肉丝、凉拌黄瓜,还有个紫菜汤。“听说...听说你喜欢吃辣的。”王建国从兜里掏出个红包,手指头在裤缝上蹭了两下才递过来。李秀娥一捏就知道,整叁百。这价钱在界首附近都成了规矩——不多不少,刚好够买件羽绒服,或者去市里玩一天。

她没推辞,把红包塞进挎包最里层。这钱后来变成了她侄子的书包,和两斤五花肉。其实她更想用这钱买支口红,那种摆在县城商场柜台里,带细闪的豆沙色。

王建国话确实少,吃完饭就盯着电视里的《新闻联播》看。倒是他养的狸花猫挺亲人,蹭着李秀娥的裤腿喵喵叫。“它叫招娣。”王建国突然冒出一句,说完自己先愣了。李秀娥低着头逗猫,假装没听见这个带着年代感的名字。

邻镇的星期六

后来每个星期六,李秀娥都坐中巴车去邻镇。王建国会在车站等她,手里总是拎着点什么——有时是厂里发的苹果,有时是街口买的炸糖糕。他们最常去河堤上散步,看那些跟界首那边差不多的麦田。有回遇见他同事,人家打趣:“建国对象真俊!”他憋了半天才说:“这是秀娥。”

李秀娥在纺织厂做工,每天经手那么多布料,却从没想过给自己做条裙子。直到某个周六,王建国递过来一块淡紫色的的确良:“厂里处理的...你应该够做件衬衫。”料子不大,确实只够一件女式衬衫。她突然想起母亲说过,当年父亲就是用叁尺红布把她娘娶进门的。

河水哗哗地响,她捏着那块料子,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。

理发店的闲话

有回去剃头,听见两个大嫂在理发店闲聊。“现在叁百块能干啥?吃顿火锅都不够!”“可不是嘛,但咱们这儿就这个价...”老张咳嗽一声,她们才看见帘子后面的李秀娥。她对着镜子笑了笑,没说话。其实她早知道,隔壁村有个姑娘收了五百,后来亲事没成,钱也没退,闹得挺难看。

回程的中巴车上,她望着窗外飞驰的杨树。这些年的日子就像这车窗外,刷刷地往后跑。当年和她一起在纺织厂做工的小姐妹,有的嫁到了省城,有的离了婚,只有她还在界首和邻镇之间来回跑。

今天王建国送她到车站时,往她包里塞了盒鸡蛋糕。“路上吃。”他说了这么一句,转身就走了。但她看见他耳根红得像染了颜料。这大概就是界首附近300块钱的爱情吧,像藏在皱纹里的故事,不说,但都在那儿。

中巴车摇摇晃晃地开着,装鸡蛋糕的塑料袋窸窣作响。李秀娥打开盒子,掰了小块放进嘴里,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化开。这叁百块钱的爱情故事,或许还能往下写几章。她望着远处柳镇的灯光,那些灯火在暮色里明明灭灭,像极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心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