涟源品茶教室工作坊,涟源茶艺学习课堂
走进涟源品茶教室工作坊,首先闻到的是一缕若有若无的茶香,像是山间清晨的雾气,轻轻柔柔地包裹着你。这里没有严肃的课堂氛围,倒像是老友相聚的茶室,让人不自觉地放松下来。
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故事
“很多人觉得泡茶就是热水冲一下嘛,”老师傅捏起一撮干茶,放在掌心,“可你瞧,这蜷曲的叶子像不像在睡觉?我们的任务,就是温柔地唤醒它。”他边说边往盖碗里注水,动作不快,却有种行云流水的自在。我注意到他注水时手腕的弧度,像极了书法里的回锋。原来,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有讲究,水温高低、水流急缓,都在悄悄改变茶汤的滋味。
第一次亲手泡茶时,我紧张得手都有些抖。旁边的茶友打趣:“别怕,茶叶又不会咬人。”大家都笑了。确实,在涟源茶艺学习课堂,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。老师会走过来,轻轻调整你手指的位置:“这样,对,让热气从这边走……”那种手把手的指点,让人想起小时候学写字的时光。
最有意思的是品鉴环节。同一款茶,每个人泡出来的味道竟然真的不一样。李姐泡的温润,小张泡的鲜爽,而我泡的……嗯,老师说还带着点“紧张味”。原来茶如其人,是真的。
茶香里的人生百态
来这里学茶的人形形色色。有想开茶馆的年轻人,有退休后找点乐趣的叔叔阿姨,还有像我这样单纯被茶香吸引的上班族。王阿姨总爱带自家做的点心来,说是配茶正好;做滨罢的小陈则喜欢研究各种茶具的材质,用他的话说:“这比代码有意思多了。”
慢慢地,我发现泡茶成了每天最期待的时刻。烧水、温杯、投茶、注水,这一连串动作像某种仪式,让浮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。有时候工作遇到难题,我会下意识地模仿老师注水时那种不急不缓的节奏,深呼吸,再重新思考。说来也怪,很多卡壳的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。
上周的雨天,我们围坐在一起喝老白茶。窗外雨声淅沥,屋里茶香氤氲。老师傅说起他年轻时跟着师父学茶的故事,那些走遍茶山的经历,那些因为水温差一度就被要求重来的严格训练。他说:“现在条件好了,但对待茶叶的那份心不能变。”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,我们学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方式。
现在每次朋友来家里,我都会给他们泡茶。看着他们从最初的心不在焉,到慢慢静下来,认真品味每一道茶汤的变化,我就特别想推荐他们也去涟源品茶教室工作坊看看。那里不只是一个学技艺的地方,更像城市里的一个驿站,让你在茶香中找到片刻的安宁。或许下次课堂上,我们就会相遇,在清澈的茶汤里,品出各自人生的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