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州哪个巷子有姑娘,胶州哪条街有女子
胶州的老城区,总有些巷子街道让人摸不着头脑。前几天和朋友喝酒,还听他提起“胶州哪个巷子有姑娘”这个话题,当时桌上的人都笑了。其实啊,这种老话传到今天,早就变了味儿。
说起来挺有意思的。我小时候住在奶奶家,那条巷子就叫桂花巷。每天傍晚,总能听见邻居家姑娘弹琵琶的声音。那时候巷子里的姑娘们,都是扎着马尾辫,穿着花裙子在青石板路上跑来跑去。现在回想起来,“胶州哪条街有女子”这个问题,放到当年根本不用问——每条街都有啊。
现在的老城区倒是冷清了些。上次路过桂花巷,发现好多老宅子都锁着门。只有巷口修鞋的老张还在,他一边敲着鞋跟一边说:“现在年轻人都往新城区跑喽,留着我们这些老骨头守在这儿。”我问他最近见没见到谁家姑娘回来,他摇摇头,手里的锤子敲得更响了。
街巷里的变化
不过话说回来,城南新盖的商业街倒是热闹。晚上霓虹灯一亮,各家店铺门口都是年轻人。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——大概是少了老巷子里那种烟火气吧。记得以前放学回家,总能闻到各家灶台飘出来的饭菜香,现在满街都是奶茶和炸鸡的味道。
前阵子碰到个有意思的事。我在中山路等人,听见两个外地游客在打听“胶州哪个巷子有姑娘”,说是在网上看到什么攻略。旁边卖糖炒栗子的大妈听了直撇嘴,小声嘀咕:“现在的年轻人啊,就知道看些没用的。”其实要我说啊,他们要找的恐怕不是具体的哪个巷子,而是老胶州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。
说到韵味,不得不提提八大河那边。虽然不算巷子,但河边的步道上经常能见到散步的姑娘。有时候是穿着运动服夜跑的,有时候是穿着汉服拍照的。这种景象放在二十年前,怕是没人会想到。
我姑姑家就住在阜安街上,她家闺女前年大学毕业回来了,在老家开了个手作工作室。这倒是新鲜,以前年轻人都想着往外走,现在居然有往回走的了。她跟我说:“现在网上接单,在哪都一样。还不如回老家,起码住得舒服。”看来啊,这“胶州哪条街有女子”的问题,答案正在慢慢改变。
老话说得好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胶州这地方虽然不算大,但街巷之间自有一股子精气神。有时候走在这些巷子里,能听见院里传出的说笑声,那声音听着就让人觉得踏实。或许再过些年,这些巷子又会热闹起来,谁知道呢?
说到最后,要是真有人问我“胶州哪个巷子有姑娘”,我大概会告诉他:去老城区转转吧,别光听别人说,自己走走看看。没准在哪个转角,就能遇见你想找的风景。毕竟啊,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活法,每条巷子也都有每条巷子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