沁阳品茶自带工作室,沁阳自带茶室品茗闲聚
路过沁阳老街的时候,总能在巷子深处闻到若有若无的茶香。这种香气不像香水那样张扬,倒像是从老墙缝里慢慢渗出来的,带着点潮湿的青苔味,又混着些炭火焙过的焦糖香。前两天朋友神神秘秘地跟我说,现在时兴去自带茶室,不用凑着茶馆的营业时间,也不必将就店家提供的茶叶。
推开那间工作室的木门,铃铛响了叁下。老板是个穿亚麻衫的中年人,正低头捣鼓茶盘上的紫砂壶。"自己带茶来泡?"他抬头笑了笑,"这儿的水是后山打的泉水,比自来水软些。"
茶香里的慢时光
隔壁桌的大叔从布包里掏出个牛皮纸包,展开是墨绿色的铁观音。他冲茶的动作很慢,先用热水把杯子都烫过一遍,茶叶在盖碗里醒的时候,整个屋子都飘起兰花香。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看外公喝茶,他总说好茶就像老熟人,不用太多话,安静坐着就舒服。
其实现在满大街的奶茶店,叁十块钱一杯的网红茶饮,包装花哨得很。但那种茶喝下去,嘴巴里就剩甜腻腻的味儿。倒是这样简简单单摆开茶具,看茶叶在开水里慢慢舒展,心里头的烦躁也跟着摊平了。
老板过来续水时闲聊:"常有年轻人带着茶饼来,一坐就是一下午。有回有个姑娘在这儿拆七年陈的普洱,茶香把窗外麻雀都引来了。"他说着指向墙角的老榆木茶桌,那桌面被茶水养得油亮亮的,像浸过月光。
我带的明前龙井在玻璃杯里立起来,嫩绿的芽头慢慢沉底。手机在口袋里震了好几次,我都没舍得接。这种时候总觉得自己像被按了暂停键,终于能好好喘口气。
茶汤映见的生活味
斜对角坐着对老夫妻,奶奶从保温杯里倒出红枣枸杞,爷爷正在小电磁炉上煮陈皮。他们不用店家的茶具,自个儿带的搪瓷缸子边沿还磕掉块漆。"退休后天天来,"奶奶见我盯着看,爽朗地笑起来,"比家里热闹,还能蹭到别家的好茶。"
暮色渐浓时,茶室里的灯盏次第亮起。有个穿校服的男孩占着角落写作业,偶尔抬头看对面姐姐点的沉香。烟气缭绕中,他忽然小声问:"能尝尝您的凤凰单丛吗?"那姑娘便笑着分了他半杯茶汤。
走出工作室时,月亮已经挂上飞檐。衣领里钻进的茶香久久不散,倒像把半阙宋词穿在了身上。这条老街的新旧店铺换了一茬又一茬,唯有这间沁阳品茶自带工作室,还守着用时间煮茶的老规矩。下次该带那饼朋友送的熟普来,说不定能遇见懂它的茶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