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兴新茶论坛,德兴茶友交流与品鉴分享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9:05:23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几天朋友圈里总看到有人晒图,配文都是“德兴新茶论坛”相关的活动照。说来也巧,上周六我终于抽空去了现场,就在城东那家新开的茶空间里。

推门进去的时候,屋里已经坐满了人。青瓷茶具在长桌上摆成一排,空气里飘着若有似无的茶香。主办方正在泡今年的头采毛峰,热水冲下去的那一刻,嫩绿的芽叶在玻璃壶里舒展开,像跳起了芭蕾。

茶香里的相遇

旁边一位大姐看我站着,主动往旁边挪了挪:“来,这儿还能坐。”她面前摆着个古朴的茶盒,里面分装了好几种茶样。“自家茶园种的,”她笑着解释,“听说今天来的都是懂茶的,带过来让大家尝尝。”

这话倒是不假。我环顾四周,发现这里的交流特别实在。没有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,大家聊的都是“这茶回甘怎么样”“火候把握得如何”这类接地气的话题。有人拿出手机记录冲泡手法,有人互相交换茶样,那种专注又放松的氛围,让人想起小时候在老家院坝里乘凉聊天的感觉。

穿深蓝色茶人服的李老师是这期“德兴新茶论坛”的主讲人。他演示冲泡手法时特别细致,每个动作都放慢了速度。“好茶就像老朋友,”他边操作边说,“你得了解它的脾气,水温高一点低一点,出汤快一秒慢一秒,它都会告诉你。”

品味之间的学问

轮到我们自己动手时,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。同样的茶叶,不同人泡出来的味道确实不太一样。对面小伙子泡的茶香气张扬,入口很有冲击力;而旁边阿姨泡的同一款茶,口感却温柔醇厚。

“这有点意思啊,”我忍不住感叹,“难道泡茶还能看出性格?”

李老师正好路过,听到这句笑了:“所以说茶如人生嘛。急着出汤的,可能平时做事雷厉风行;闷得久一点的,大概性格更沉稳些。”他指了指我手里的盖碗,“不过没有标准答案,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最重要。”

那天我们尝了六款茶,从鲜爽的绿茶到醇厚的红茶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后半场的“盲品”环节——遮住包装,全凭感官判断。有人猜产地,有人说工艺,偶尔猜错了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。这种“德兴茶友交流与品鉴分享”的方式,比单纯听讲座生动多了。

临走时,最初给我让座的大姐塞给我一小包茶叶:“看你喜欢喝红茶,这个你带回去试试。”我正要推辞,她摆摆手,“茶嘛,就是要分享才好喝。”

现在每次泡茶,我都会想起那个下午。窗外的光线慢慢移动,满室茶香混着轻声交谈。原来所谓的茶文化,不在厚厚的典籍里,就在这一斟一饮之间,在每次真诚的“德兴茶友交流与品鉴分享”中。茶还是那片叶子,但因为有了人的温度,变得不一样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