邯郸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子课堂茶香伴读时光
教室窗台那几盆茉莉花茶正飘着香气,课桌上零星放着几个保温杯。坐在第叁排的女生掀开杯盖,热气混着铁观音的兰花香慢悠悠散开,她趁着课间十分钟闭眼轻嗅——这是邯郸学生们独有的课间放松方式。
隔壁班有个男生更讲究,青瓷茶杯里永远泡着不同茶样。周一信阳毛尖提神,周五普洱暖胃,他说喝茶就像给大脑按暂停键。有回数学老师走到他身边,非但没没收茶杯,反而好奇地问:“这凤凰单丛的蜜兰香,泡了几泡了?”
茶香里的默契
说来也怪,自从教室里出现茶具,同学们争执倒变少了。上次分组讨论古典诗词,两组同学为了李清照的“叁杯两盏淡酒”争得面红耳赤,最后还是靠一壶金骏眉化解的。热茶在纸杯里传来传去,有个男生突然拍桌子:“她写的是酒,但这份愁绪用茶来体会才对啊!”
班主任老李发现这个变化后,索性在班会课搬来整套茶具。他边烫茶杯边说:“你们总问我古人为何饮茶修道,现在试试看——当茶汤从公道杯分进品茗杯时,是不是连窗外的蝉鸣都变好听了?”
最让人难忘的是高考前那堂复习课。初夏暴雨砸着窗户,教室里闷得让人心慌。学习委员突然抱来电茶壶,给每人分了桂圆红枣茶。五十多只陶瓷杯冒着热气,英语老师走进来时愣了愣,随即笑起来:“这是我见过最像家的教室。”
茶杯中的四季
春天他们喝碧螺春,看茶叶在玻璃杯里舒展成翠绿的小螺旋;夏天换成菊花茶,晾温后咕咚咕咚解暑;秋凉时节,红茶壶在小组间传递时总能留下杯底那抹暖意;等冬日暖气不足,保温杯里的老白茶就成了移动的小暖炉。
有家长起初担心影响学习,后来发现孩子反而更坐得住了。那个总爱抖腿的男生,自从开始学茶道,能安静练字半小时。他妈妈悄悄告诉老师:“现在他泡茶时背《赤壁赋》,说茶汤凉到适口的温度刚好背完第叁段。”
毕业那年元旦联欢会,他们班出了个特别节目——茶艺表演配古诗朗诵。当乌龙茶的岩韵伴着“赌书消得泼茶香”的句子飘满礼堂时,台下很多老师都在揉眼睛。校长后来在纪念册上写:“这是我见过最像读书人的教室,因为满室茶香比任何励志标语都更能让人静心。”
如今课桌上那些茶杯留下的圆印还在,新一届学生也开始往图书馆带小茶罐。有时能看到他们围坐着讨论习题,中间摆着正在冲泡的武夷水仙,茶汤在午后的光线里漾出琥珀色的光。那些捧着茶杯的年轻脸庞,仿佛在用最中国的方式,诉说着对于成长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