攀枝花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相近的价位真情
那天在攀枝花老城区的巷口,我听见两个卖水果的阿姨在闲聊。一个说:“现在五百块能干啥?吃顿火锅就没了。”另一个笑着回:“倒也未必,老街那头还有五百块的缘分呢。”这话像颗小石子,在我心里荡起了涟漪。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就在攀枝花南站后面的旧小区,真能找到这个价位的真情。不是你们想的那种露水情缘,而是实实在在一起过日子的念头。我认识的小陈和秀梅就是这么开始的——两人都离乡背井来这里打工,在同一个烧烤摊认识了。小陈做烧烤师傅,秀梅在隔壁小店卖米粉。
五百块开头的日子
他们第一次约会,小陈兜里就揣着刚发的五百块加班费。原本想请秀梅去商场里的餐厅,秀梅却指着路边的豆花饭说:“这个好,暖和。”结果两人吃了二十八块,剩下的钱,小陈给秀梅买了条围巾,秀梅给小陈换了双厚手套。你说这五百块钱的爱情,到底值不值?要我说,感情这事啊,从来不是用价钱能衡量的。
后来他们租了个单间,月租四百五。剩下的五十块,秀梅买了块碎花布当窗帘,小陈捡来木板钉了个小桌子。每天下班,一个带着没卖完的烧烤,一个端着两碗米粉,坐在那张小桌子前吃得有滋有味。这种相近的价位真情,反倒比那些山珍海味来得踏实。
有回小陈重感冒,秀梅把攒的五百块钱全拿出来买药、炖汤。小陈病好了,秀梅却累瘦了。小陈红着眼睛说:“等我以后有钱了...”秀梅打断他:“现在这样就挺好。”是啊,在攀枝花这片炽热的土地上,感情的温度从来不是用钞票测量的。
现在他们还在攒钱,想开个自己的小吃店。招牌名字都想好了,就叫“五百块烧烤米粉”。你说这店名土气?我倒觉得挺实在。就像攀枝花的芒果,外表可能不够光鲜,但咬下去都是甜滋滋的。
其实在攀枝花大街小巷,这样的故事还真不少。菜市场里一起守摊的夫妻,工地上一间活动板房住着的两口子,还有夜市上共推一辆小吃车的年轻人。他们的感情或许就是从一顿便饭、一件冬衣开始的,简单得就像江边那些圆滚滚的鹅卵石。
当然啦,不是说要大家都去找五百块钱的爱情。只是觉得,在这个什么都讲究速度的时代,能慢下来用心对待一个人,比什么都强。攀枝花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说到底是一种生活态度——知道日子该怎么过,感情该怎么守。
下次你要是来攀枝花,别光去看钢铁厂和芒果园。不妨到老城区转转,看看那些坐在门槛上一起摘菜的老夫妻,看看夜市里共用一个收款码的年轻情侣。他们的故事,或许比景区导游讲的更动人。
傍晚时分,我又路过那家烧烤摊。小陈在翻着烤串,秀梅在旁边帮着递调料。炉火映着他们的笑脸,这画面让我忽然明白——感情啊,就像攀枝花的阳光,不需要多昂贵,暖和就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