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镇学生品茶上课,校园茶艺课堂体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21:42:15 来源:原创内容

窗外飘着细雨,北镇中学的教室里却飘起一缕茶香。这节课有点特别——同学们面前摆的不是习题册,而是白瓷盖碗和几小包茶叶。

“咱们今天换个方式上课。”李老师笑着揭开茶罐,“都说茶道修身养性,但具体怎么修?光讲理论可不行,得亲手试试。”

当课堂遇见茶香

小琳小心翼翼地往盖碗里投茶,龙井的豆香随着热气蒸腾而上。她同桌的男生手忙脚乱,水浇得太急,茶叶在碗里打转。“慢点,像对待刚发芽的种子。”李老师扶住他的手腕。这个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候学写字,老师也是这么握着我的手教运笔。或许所谓传统文化,就是这样手把手传递的温度。

最打动我的是后排那个总是低着头的女生。平时回答问题声如蚊蚋,此刻却专注地盯着茶汤颜色,轻声提醒邻座:“该出汤了。”茶具在她手中稳稳流转,仿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。

茶汤里的改变

第叁节茶艺课结束时,班长跟我分享了个发现。原来总在课间刷手机的几个同学,现在会凑在一起讨论哪种水温泡铁观音最合适。教室角落里多了个简易茶席,偶尔能看到他们安静地分茶喝。这种变化很微妙,就像茶汤的回甘,不是扑面而来的甜,而是慢慢从喉间泛起的暖意。

教导主任最初担心这类课程会影响学习,直到有家长打电话来说,孩子现在周末会主动给爷爷奶奶泡茶,一家人围着茶桌能聊上半天。“比对着手机强多了。”家长在电话那头笑。

当然不只是泡茶手法有进步。语文老师反馈说,最近写《论语》读后感,有学生提到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时,竟然引用了分茶时的心得——最好的茶味不需要过分浓郁,恰到好处的陪伴也是如此。能把生活体验和经典联系起来,这是坐在教室里死记硬背得不到的灵光。

快到期末时,我走过音乐教室,看见几个学生在排练茶艺表演。古琴声中,他们斟茶的动作已然从容。那个曾经手忙脚乱的男生现在能一边注水一边讲解:“凤凰叁点头,既是礼节,也是让茶叶充分舒展...”窗外,北镇的青山笼罩在薄雾里,恍若一幅水墨画。

或许教育的本质,就像这杯茶。不在于灌输多少知识,而在于唤醒对生活的感知。当孩子们学会在快节奏里找到片刻宁静,在重复动作中体会专注的力量,这些浸润在茶香里的收获,会比任何标准答案都来得长久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