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海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,海边汉子常逛的小胡同
这条巷子藏在老城海鲜市场后面,青石板路被踩得油光发亮。下午四点半,渔船的马达声由远及近,巷口修鞋的老陈就会朝里喊一嗓子:"收船的回来喽!"
巷子窄得只能容两个人并肩,可这里什么都有。阿贵的渔具店门脸上挂着新旧不一的渔网,海蛎煎的香气从老灶台飘出来,五金店门口总堆着待修的船用马达。最神奇的是那家开了叁十年的理发店,老师傅捏着推子叁下两下,就能给出海回来的人理出最精神的发型。
咸腥味里的烟火气
傍晚时分最热闹。刚靠岸的船老大拎着海鲜往家走,裤脚还滴着海水。他们经过时会顺手把几条小黄鱼放在修鞋摊的搪瓷盆里,老陈也不推辞,第二天准能看到他给邻居修拖鞋搭扣。这种默契,就像潮汐一样自然。
开小卖部的林嫂说,去年台风天,巷口那棵老榕树断了枝桠,砸坏了阿贵店铺的雨棚。没等阿贵开口,隔壁五金店的老赵就带着伙计来量尺寸,修鞋的老陈从仓库找出备用的防水布,连理发店老师傅都端来热姜茶。等雨停了,新雨棚已经装得牢牢的。
其实要说这巷子有什么特别,真说不上。但它就像海边汉子的第二个家,累了往理发店的旧椅子上一躺,饿了有随时可以下锅的海鲜,工具坏了转身就能找到人修。这种踏实,是别处给不了的。
现在城里新建了购物中心,亮堂得能照见人影。可老杨他们还是爱往巷子里钻,用他的话说:"在那儿才觉得自己是个活生生的人,不是游客眼里的风景。"
暮色渐浓,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。海鲜下锅的滋啦声,修理马达的敲打声,还有男人们用方言聊天的声音,混杂成独特的交响。这条临海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,明天依然会在晨光中醒来,继续讲述着属于海边汉子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