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林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
放学时分的特殊风景
前几天路过榕湖小学,正好赶上放学。家长们伸长脖子守在铁门外,孩子们像小鸟一样扑腾出来。这时,我听见两个小男孩的对话特别有意思。一个说:“明天带旋风卡吗?”另一个眨眨眼:“老地方,暗号照旧。”说完还伸出巴掌对拍了一下。这场景让我愣在原地,想起自己小时候也经历过类似的事。
那时候我们班的“暗号”可多了。放学路上要是想确认是不是自己人,会用手在书包带上敲叁下。要是对方也回敲叁下,那就是“组织”里的人。有时候校门口小摊到了新贴纸,我们会说“今天天气不错”,其实意思是“新货到了快来看”。这些暗号就像我们之间的秘密纽带,现在想想还挺温馨的。
那么问题来了,现在的小学生还玩这一套吗?我特意问了下当老师的表姐。她说现在的孩子确实还有类似的小秘密,不过形式变了。比如他们会说“今天作业多吗”,其实是在问“要不要一起打游戏”;或者用某个动漫角色的台词当接头暗号。不过她也提到,现在家长接送更频繁,孩子们单独相处的机会少了,这些暗号的存在感确实不如我们那时候强。
我在校门口观察了几天,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反而更热衷于这种游戏。他们可能会约好明天都穿什么颜色的袜子,或者用什么特别的文具,这就算是“自己人”的标志。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告诉我,他们班女生有个秘密手势,比出来就知道是一起去小卖部的意思。她说这个的时候,声音压得低低的,生怕被别人听了去。
不过现在的环境确实不同了。智能手机普及后,孩子们更习惯用微信发消息。我侄子今年五年级,他说班上有什么事都在群里说,很少再用小时候那套“暗号”了。但他又说,有时候为了躲开家长的“监视”,他们还是会发明一些只有同学才懂的词。比如把班主任叫“大王”,把考试叫“过关”,这算不算是新时代的暗号呢?
家长们对这个现象看法不一。有位天天来接孩子的妈妈说,她觉得这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,说明他们在建立自己的小社会。另一位爸爸则比较担心,怕孩子用暗号瞒着家长做什么不好的事。其实啊,我们都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,这种小秘密恰恰是童年最珍贵的部分。
站在校门口看着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出来,我突然觉得,不管时代怎么变,孩子终究是孩子。他们总会找到属于自己圈子的特殊交流方式。可能是某个动漫里的台词,可能是最近流行的某个手势,也可能是只有他们才懂的词语。这些看似幼稚的小秘密,恰恰是童年最真实的模样。
下次路过学校门口,不妨留心听听孩子们的对话。说不定你也能捕捉到那些有趣的“暗号”,感受他们那个纯真又神秘的小世界。毕竟,谁不是从那个充满想象力的年纪走过来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