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家界初中生百元叁小时通话,学生低价长途话费实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8:14:01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我刷手机时看到一则消息,说张家界有初中生用一百块钱打了叁个小时长途电话。说实话,第一反应是纳闷——现在不都用微信语音了吗?谁还专门花钱打电话啊?

带着好奇问了在当地教书的表姐,才知道这事还真不假。原来湘西山区有些地方网络信号断断续续的,特别是下雨天,微信语音根本说不连贯。有些留守家庭的孩子父母在外打工,就只能靠传统电话联系。

话费背后的温暖

表姐班上有个叫小雯的女孩,每周五晚上都会跑到镇上的公用电话亭。她那个印着卡通图案的铁盒里,整整齐齐放着攒了半个月的零钱。插卡、拨号、听着听筒里的等待音,整个动作熟练得让人心疼。

“妈妈在杭州当保姆,爸爸在广东工地。他们会轮流接电话。”小雯说这话时,手指一直绕着电话线打转,“用那个学生低价长途话费套餐,一百块能聊叁个周末呢。”她算了笔账:平时走路上下学省下车费,早餐少吃个茶叶蛋,差不多就够用了。

这个张家界初中生百元叁小时通话的事情让我想起,在视频通话这么方便的今天,依然有人守着最朴素的联系方式。电话那头父母的叮嘱声,比冷冰冰的文字消息要温暖得多。

镇上电信营业厅的王师傅说,他们特意为留守家庭开通了特殊时段优惠。周末晚上六点到九点,长途话费能便宜六成。“看见孩子抱着电话笑得开心,我们也跟着高兴。”

不过这事也有让人忧心的地方。小雯最近月考成绩跌了十几名,班主任家访时发现,她作业本底下压着话费记账单。说是通话叁小时,其实经常超时,话费比预想的超支不少。

现在学校开了个“亲情电话角”,每周固定时间开放,有志愿者帮忙控制通话时间。还搞了“通话日记”活动,让孩子们把想说的话先写下来,这样通话时就不会漫无边际地闲聊。

其实无论在山区还是城市,家人之间的牵挂都是一样的。只是每个家庭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联系方式。或许重要的不是通话时长,而是那句“爸妈,我最近数学进步了”或者“女儿,天冷了记得加衣服”的平常问候。

挂断表姐电话前,她突然笑着说:“今天小雯拿着98分的试卷跑去打电话,整个走廊都听见她在喊‘妈你听见了吗’。”或许这就是那张家界初中生百元叁小时通话最珍贵的意义吧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