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台品茶上课群辩辩,东台茶艺学习交流群
最近总听茶友提起东台品茶上课群辩辩,说是能找到不少志同道合的人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也加了进去。
群里挺热闹的,每天都有茶友分享自己的茶叶。有人拍了刚入手的明前龙井,嫩绿的芽叶在白瓷碗里特别好看。底下马上有人问:“这茶汤色怎么样?香气持久吗?”发图的茶友也不藏私,细细地说起冲泡的感受。这种实实在在的交流,比看那些玄乎的茶道文章管用多了。
从看热闹到入门
说实话,刚进群那会儿我连水温和坐杯时间都搞不明白。有次泡铁观音,直接沸水冲下去,苦得直皱眉。在群里说了这个事儿,马上有位老茶客耐心指点:“乌龙茶不怕烫,但出汤要快,头叁泡十来秒就够了。”我照着他说的试了试,哎,还真不一样了,那股子兰花香一下子就出来了。
现在群里每周还有线上课,老师会讲怎么选器皿、怎么品茶汤。记得有节课讲盖碗的使用,老师说了个小窍门:注水不要太满,七分就好,这样不容易烫手。我试了几次,果然顺手多了。这些细节,光靠自己琢磨还真不一定能想到。
慢慢地,我发现自己泡茶越来越有感觉了。去年买的那个紫砂壶,以前总觉得用着别扭,现在倒是越用越顺手。群里常说,茶具是养出来的,这话确实在理。
茶香里的情谊
最让人暖心的,是群里那种互相帮助的氛围。上个月,有个浙江的茶友说想找靠谱的普洱,云南的群友立刻推荐了自己常去的茶庄;还有个刚入门的小姑娘,不小心买贵了茶叶,大家一边安慰,一边教她怎么辨别好坏。
有天晚上,我泡了壶熟普在群里聊天,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深夜。有个北京的大哥说起他第一次喝茉莉花茶的经历,描述的特别生动,仿佛都能闻到那股子香气。虽说大家天南海北从未见面,但因为对茶的这份喜好,倒像认识了很久的朋友。
这种通过东台茶艺学习交流群建立的联系,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学茶范畴。有时候工作累了,进群看看大家聊天,说说今天喝了什么茶,心情就会轻松不少。
前阵子梅雨季,我的普洱茶有点受潮,急得在群里求助。马上有人教我用紫砂罐存茶,底下垫层竹炭,说这样能吸湿还不会串味。照这个方法放了半个月,茶叶真的救回来了。这种经验,书上可不容易找到。
其实喝茶这件事,说简单也简单,说复杂也复杂。但在东台品茶上课群辩辩里,总能找到适合你的那种方式。不管是想认真学茶艺,还是单纯喜欢喝茶的氛围,这里都有一席之地。每当我看到又有新朋友加入,总会想起自己刚来的样子——带着好奇和期待,一步步走进这个充满茶香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