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海品茶喝茶工作室,北海茶道品茗工作室
周末午后,我拐进老街的青石板巷子,远远就闻见了那股熟悉的茶香。木匾上刻着「北海品茶喝茶工作室」几个字,推开虚掩的桐木门,紫砂壶嘴正冒着袅袅白烟。
穿亚麻衫的茶艺师抬头笑了笑,手里的茶海腾起温润的水汽。“今天刚到凤凰单丛,喝得出山韵的。”她边说边将闻香杯推过来,杯底还留着掌心温度。窗外槐花落了一瓣在竹帘上,茶汤在白瓷碗里漾出琥珀光。
茶席间的呼吸感
都说慢下来才能品出真滋味,这话真不假。看着茶叶在盖碗里慢慢舒展,像重新活过来似的。旁边戴眼镜的年轻人第一次来,好奇地问为什么非要烫两遍杯子。茶艺师把公道杯斜着递过去:“你听这水声——是不是比刚才柔和多了?”
其实北海茶道品茗工作室最打动人的,反倒是这些不经意的停顿。有人盯着茶宠发呆,有人翻着旧茶谱,还有个阿姨每周叁固定来喝叁泡熟普。她说在这儿的叁个钟头,比回家面对吵闹的孙子还舒心。
记得有回暴雨,工作室里意外坐满了人。电水壶咕嘟咕嘟响着,不知谁说了句“这时候该喝老白茶”,大家突然都笑了。玻璃罐里的白毫银针在沸水里起起落落,像极窗外斜斜的雨丝。
茶汤里的烟火气
你说茶道非得正襟危坐吗?我看未必。常来的李老师总爱揣着花生糖配岩茶,说是小时候的味道。后来大家纷纷效仿,茶桌上偶尔会出现绿豆糕、桂花糕,倒成了北海品茶喝茶工作室的特别风景。
最热闹的是元宵节那次。年轻人围着学点茶,在茶沫上画兔子。失败了好几次才成功,抹茶香混着欢笑声飘了满屋。那个总坐角落的工程师突然开口:“这可比写代码有意思多了。”举着茶碗舍不得喝,拍照发了朋友圈。
茶艺师偶尔会讲茶叶故事。说某款普洱来自叁百年古树,某款龙井是开春头采。但更多时候,她只是安静注水。当茶汤从紫砂壶嘴流出那道完美弧线时,连窗外麻雀都噤了声。
暮色染红窗棂时,茶席渐渐散了。有人拎着半斤茶满意离开,有人约好下回试新到的东方美人。我掀开竹帘走出去,身后传来收纳茶具的清脆声响。回头望去,那块“北海茶道品茗工作室”的木匾在夕阳里泛着温润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