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阳东莞十八式价格表大揭秘,汾阳东莞十八式价目全面公开
最近不少朋友都在私下打听,说网上流传的那份汾阳东莞十八式价格表到底靠不靠谱。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,我特意托几个老食客打听了一圈,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这里头的门道。
要说这汾阳东莞十八式,其实不是什么神秘功夫,而是咱们这儿新开晋菜馆的招牌菜组合。他们家主推山西汾阳风味,又融入了些东莞食材的处理技巧,十八道菜摆开来确实气派。老板娘是汾阳人,嫁到东莞呆了十几年,去年回来开了这家店,把两地的做菜心得揉成了独门手艺。
菜式里的南北融合
比如那道过油肉,用的是汾阳老陈醋,但肉片切法学了东莞的刀工,薄得能透光。还有碗托,原本是街边小吃,现在配上东莞腊味,价格就翻了一番。最贵的是改良版的什锦火锅,铜锅从山西订制,汤底却加了东莞特有的海鲜干货——这么一折腾,人均消费直奔叁百去了。
现在大家最关心的价格表我仔细看过。凉菜六道在38到68之间,热菜八道从78到168不等,主食汤羹四样倒是实惠,28到58就能拿下。不过说实话,这价格在咱们这儿算中上了,毕竟用的都是真材实料。比如沙棘汁,真是每天从汾阳冷链发来的;做刀削面的师傅也是特意从老家请来的,带着整套家伙事儿。
有意思的是,他们菜单会随季节调整。春天那会儿有东莞的黄花鱼配汾阳酱汁,夏天就换成了山西凉粉搭东莞糖水。现在入秋了,听说要上新菜,估计价格表又得更新。这种灵活劲儿倒挺对年轻人胃口,就是老食客得常去才能跟得上变化。
有回我和老板聊,他说最难的是把握两地口味平衡。汾阳菜偏咸酸,东莞人爱鲜甜,要在保持传统和迎合本地口味间找平衡点。就像那道争议最大的糖醋里脊,改了叁版才定下来——山西老师傅嫌甜,本地客人嫌酸,最后折中用了两种醋调味。
其实看这份价格表就能发现些门道。最受欢迎的反而不是最贵的菜,像58块的麻叶炒饭,几乎每桌必点。反而168的豪华版什锦火锅点的人少,估计大家都觉得在山西菜馆点广式火锅怪别扭的。这也说明光看价格表不行,还得懂哪些菜真正对味儿。
现在店里还有个规矩,第一次来的客人可以让店员推荐搭配。两个人花两百左右能尝五六样,比按整套十八式点划算多了。要是人多聚会,直接要个套餐反倒省心,均摊下来每人也就百来块。
有食客说这套路像在玩价格游戏,我倒觉得明码标价挺好。至少比那些藏着掖着的店实在,菜价分量都写得清清楚楚。上周带老家来的亲戚去尝鲜,六个人花了五百多,老人家直说这改良山西菜比老家的还够味。
话说回来,餐饮这行当终究是味道说话。价格表再花哨,菜不好吃都是白搭。他们家的翻台率一直不错,晚上经常要排队,这大概比任何价格表都更能说明问题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