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首附近有大保健做大活的,吉首周边大活保健服务
最近吉首这天气真是说变就变,昨天还穿短袖,今天就得翻出薄外套了。路过火车站附近那条老巷子,墙上新贴了不少小广告,花花绿绿的写着些"保健按摩""全身理疗"之类的字样。说实话,现在这种招牌是越来越多了,就光我们小区后门那条街,半年里就新开了叁家养生馆。
那天碰见住在隔壁栋的王阿姨,她正提着菜篮子从新开的养生馆出来。"这家师傅手法不错,"她压低声说,"说是能做大活,不过我也就做个普通推拿。"我注意到她说的"大活"这两个字带着点神秘兮兮的意味,这让我想起经常在吉首街头看到的那些闪烁的霓虹招牌。
藏在居民楼里的生意
说真的,现在不少这样的场所都开在临街的居民楼里。外面看着普普通通,里面却别有洞天。上周我去找朋友吃饭,他们小区一楼就有家这样的店,白天拉着窗帘,晚上才亮起粉红色的灯。门口经常停着些外地牌照的车,看来确实有些人是专门冲着这个来的。
我有个跑出租的表哥说,半夜经常有人打车去找这种地方。"特别是周末晚上,"他一边擦车一边说,"那些乘客一说地方我就知道是去做什么的,都是些老小区里藏的私人会所。"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地方到底安不安全啊?我邻居家儿子在派出所工作,听说上周他们刚查处了一家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养生会所。表面上是做正规按摩,实际上提供特殊服务。这让我想起之前路过建设路时,看到有家店明明写着"中医推拿",门口却站着几个穿着暴露的年轻女孩,这画风确实有点违和。
现在很多这样的场所都挺会包装的,起的名字一个比一个雅致,什么"云水阁""禅意养生",不了解的还真以为就是普通按摩店。但仔细看那些贴在玻璃门上的价目表,就会发现有些项目价格高得离谱,普通的推拿也就百来块钱,而所谓的"至尊服务"却要上千元。
前两天和几个老同学聚餐,聊起这个话题。在城管局工作的老李说,现在这些场所都很警觉,一有风吹草动就关门歇业。"他们之间有微信群,互相通风报信,"老李抿了口酒,"而且很多都是会员制,生人根本进不去。"
说来也是,现在走在吉首的大街小巷,确实能感觉到这类场所的数量在增多。特别是在老城区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巷子里,冷不丁就能看到闪着暧昧灯光的招牌。有时候晚上散步,还能看到有些店的玻璃门后面,隐约有人影在张望,像是在观察外面的情况。
其实我觉得吧,要是正规的保健按摩,那确实能给疲惫的人放松放松。但要是打着保健的幌子做别的,那就变味了。而且说实话,这种地方消费都不便宜,随便一个项目就得花掉普通人好几天工资。
我有个在社区工作的朋友说,他们最近接到不少居民投诉,说有些养生馆开在居民楼里,深更半夜还有人进进出出,影响居民休息。"我们只能劝导,毕竟没有执法权,"她无奈地说,"而且这些场所都很懂得打擦边球,很难抓到实质证据。"
说到这个,让我想起上周在公交车上听到两个年轻人的对话。其中一个说最近在吉首郊区新开了家休闲会所,"装修特别豪华,服务项目也多"。另一个则提醒他小心点,"现在查得挺严的,别撞枪口上"。看来大家对这方面还是心里有数的。
说实话,我觉得这种现象确实该管管了。毕竟一个城市的形象很重要,而且这种灰色产业往往藏着不少安全隐患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些场所能生存下来,说明确实有市场需求。这倒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今天早上买菜时,又看到两家新开的养生馆在装修。工人们正在安装霓虹灯牌,那亮闪闪的样子在晨光中格外显眼。我不由得想,这些店铺背后,又藏着怎样的故事呢?或许,这就是当下社会的一个缩影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