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安品茶上课群,吉安茶艺学习交流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8:03:48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杯茶里,有我们的慢时光

前几天翻手机,突然看到“吉安品茶上课群”里跳出一条新消息。老张发了张照片,是他刚泡的白茶,汤色清亮,旁边还配了句:“今天这泡有进步,终于没把白牡丹泡出涩味了。”后面跟着几个大拇指。我忍不住笑了,想起刚进群那会儿,老张泡什么茶都是一个味——浓苦。现在倒好,成了我们这群人里的“白茶专家”。

说起这个群,名字挺正经,叫“吉安品茶上课群”,后来大家嫌拗口,干脆叫它“吉安茶艺学习交流组”。你别看名字普通,里头可热闹了。有像老张这样退休后找乐子的,有开茶馆想来学点门道的年轻人,还有纯粹是爱喝茶的家庭主妇。我们没什么高大上的理论,就是一群喜欢喝茶的人凑在一块儿,互相分享怎么把茶泡得好喝点。

记得我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,是在城南王姐的茶馆里。那天学的是怎么泡乌龙茶。李老师——其实也就是群里比较懂茶的茶友——拿着盖碗慢悠悠地说:“泡茶啊,急不得。水烧开了要等它喘口气,差不多95度最好。”他一边演示,一边讲怎么闻香怎么出汤。我依样画葫芦,结果手一抖,水加多了,茶汤淡得像白开水。坐我旁边的刘姐瞧见了,凑过来说:“你刚才注水太猛了,把茶叶吓着啦。要像这样,顺着杯壁慢慢来。”她边说边给我示范,那动作轻柔得,像在照顾个小婴儿。

就是这些细碎的小技巧,没人藏着掖着。在吉安品茶上课群里,谁买了新茶具,会拍照分享手感;谁发现了性价比高的茶叶,会报个信;甚至谁家孩子高考,大家还会推荐几款安神的茶。喝茶这事,慢慢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,不只是解渴,更像是个纽带。

上个月,群里组织去茶山。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茶叶是怎么长出来的。清晨的茶园雾还没散,露珠挂在茶叶尖上,闪闪发光。采茶的大姐手速飞快,一捏一提,嫩芽就落进篮子里。她告诉我们,采茶要看准时机,太早香气不足,太晚又老了。我忽然明白了,为什么以前自己泡的茶总差那么点意思——我连茶叶怎么来的都不知道,怎么可能泡得好呢?

回来之后,我泡茶的心态完全变了。以前图快,现在会先看看干茶的样子,闻闻它的香气。烧水的时候也不急,等着水咕嘟咕嘟地沸腾。这些变化,都是在吉安茶艺学习交流组里一点点养成的。群里不考级不发证,就是大家实实在在地喝茶、聊茶。错了没人笑话,对了大家一起夸。这种氛围,让人特别放松。

老陈是群里的“活宝”,最爱讲他走南闯北时遇到的茶故事。他说在云南山里喝过烤茶,茶叶要在陶罐里烤香了再冲水,那味道浓烈得让人一辈子忘不了。又说起在江南,喝到的碧螺春如何清雅得像春天的风。我们听着,仿佛也跟着他走了一趟。喝茶喝到最后,喝的大概不只是味道,还有背后的那些人和事。

昨晚我又泡了杯茶,是群里最近团购的本地绿茶。看着茶叶在杯中慢慢舒展,想起这一年多在群里的日子。从分不清绿茶红茶,到现在能品出不同山场的气息,这个过程就像茶叶遇水绽放——不知不觉中就展开了。茶还是那片茶,但因为有了这群一起学习的人,滋味变得不一样了。

水汽袅袅升起,我把茶端到嘴边。嗯,这泡的浓度刚好。手机屏幕又亮了,是吉安品茶上课群的新消息,有人在问明天下午谁有空一起试泡新到的岩茶。我笑了笑,放下茶杯,在群里回了个“加我一个”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