衢州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衢州老街150元的情缘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3:54:55 来源:原创内容

衢州老城的巷子总是窄窄的,青石板被雨水泡得发亮。我常想,要是这些石板会说话,大概能讲出不少像阿娟和小林这样的故事。

阿娟的裁缝铺开在罗汉井巷口,铺面小得转个身都费劲。那年夏天特别闷热,小林拖着行李箱站在巷子口张望,汗珠子顺着下巴往下滴。“做条裤子多少钱?”他撩起门帘问。阿娟头也没抬:“量体加做工,一百五。”这个价格,五年都没变过。

一百五十元的缘分

后来小林总说,他那天根本不是真要做裤子。刚从深圳回来的年轻人,哪看得上手缝的款式。可阿娟低头画粉线时,睫毛在颧骨投下细碎的影子,他突然改了主意。量裤长时,阿娟蹲在地上,粉笔在他脚边画线,小林闻到她头发上有茉莉皂角的味道。

那条裤子做完,小林又找了各种理由往裁缝铺跑——改衬衫腰身、换个拉链,甚至把好端端的牛仔裤磨破个洞。每回都是刚好一百五,阿娟心里明镜似的,就是不戳破。有次下雨,她看见小林在巷子对面屋檐下转悠,等雨小了才假装匆匆跑来:“裁个裤边!”其实他裤脚干爽得很。

老街的午后总显得漫长。隔壁茶馆的收音机咿呀唱着婺剧,阿娟踩着缝纫机,小林就坐在门槛上削梨子。梨皮耷拉下来完整的一长条,他得意地举着:“像我这样的手艺,该收多少工钱?”阿娟憋着笑,剪刀咔嚓一声剪断线头:“抵不了裁裤边的钱。”

真正让阿娟动心的,是冬至那天。小林端着搪瓷缸跑来,揭开盖子,满屋都是荠菜馄饨的香气。“巷口老王多给了俩,”他耳根通红,“吃不完糟蹋了。”阿娟小口小口吃着,热气糊了眼镜。她在这条巷子住了二十六年,头一回发现冬天也能这么暖。

如今他俩的婚纱照还挂在裁缝铺里,背景就是这条巷子。有客人问起价格,阿娟依然说:“一百五。”等对方惊讶时,小林会从里屋探出头来补充:“还得搭上我这么个大活人呢。”巷子深处的梧桐树黄了又绿,当初削梨的青年如今会蹲在门口教女儿画粉线。女儿总问为什么非要一百五,夫妻俩相视一笑——有些故事,得等孩子长大了才能明白。

暮色染灰瓦楞时,裁缝铺的灯啪地亮了。灯光透过老窗棂,在青石板上筛出暖黄的格子。这条巷子每天走过很多人,有的为生计奔波,有的来寻旧梦。而那个对于衢州小巷子里150的爱情的故事,还在粉笔灰和布屑里慢慢走着,像永远量不完的裤脚,细细密密地缝进时光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