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海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北海学生叁小时通话八百元
那天在菜市场听见两位阿姨闲聊,说现在孩子通个电话都能花掉八百块,我差点把手里挑的西红柿捏软了。北海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这事儿,听着像天方夜谭,可仔细琢磨,里头藏着不少让人叹气的东西。
邻居家小孩去年就闹过这么一出。那孩子平时挺乖的,谁想到用家长手机和同学聊游戏,从晚饭后聊到深夜,话费账单来时全家都傻眼了。他妈妈举着账单在楼道里直跺脚:"叁小时!就叁小时!够咱家吃一个月排骨了!"
电话那头到底在聊什么
我后来问过几个初中生,他们说现在打电话和咱们那会儿可不一样。不是问个作业就挂,而是开着免提各干各的——写作业的哗哗翻书,打游戏的砰砰点屏幕,偶尔冒出一句"这道题怎么做"、"你打到第几关了"。就像在同一个房间写作业,只不过这个"房间"每分钟都在烧钱。
有个孩子说得实在:"其实也不是非要聊什么,就是不想一个人待着。"这句话让我愣了半天。现在孩子看起来啥都有,手机平板样样不缺,可心里那个空落落的感觉,比咱们小时候还厉害。
北海学生叁小时通话八百元,表面看是孩子不懂事,往里想想,是不是也透着点孤独?独生子女回家没人说话,爸妈加班到八九点,对着四堵墙,那电话线就成了救命稻草。
钱到底花在哪儿了
仔细算算账就明白了。现在都是套餐外另计费,超出部分一分钟能收六七毛。叁个小时就是一万多秒,折合下来确实要这个数。孩子们哪懂这些,以为和家里奥颈贵颈一样随便用。等家长发现,血汗钱已经变成电波飘走了。
我认识个修自行车的师傅,他女儿就这么花掉他叁天工钱。那师傅红着眼睛说:"我拧多少螺丝才能拧出八百块啊。"可转头看见女儿吓得直哭,又舍不得骂了。最后父女俩达成协议——以后要打电话,用网络电话,但每天不能超过半小时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小时候偷拿家里五毛钱买冰棍,被发现了挨顿揍。现在孩子随手一点,可能就点掉家长小半个月收入。时代变了,可家庭教育这门课,永远都那么难。
有人说该怪运营商收费太狠,也有人说是家长没管好支付密码。要我说,就像河堤塌了,你不能光怪水大,也不能光怪堤坝不结实。北海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这种事,是好多因素凑到一块儿了。
最近听说社区开了个"放学小屋",让附近学生放学后可以去写作业、看书。有个初中小姑娘悄悄告诉我,她现在每周去叁次,在那里认识了几个固定学习伙伴。"我们现在见面聊,不用打电话了,妈妈再也不用担心话费爆炸啦。"她笑得眼睛弯弯的。
或许,孩子们要的很简单,就是那份真实的陪伴。虽然北海学生叁小时通话八百元这种事还会偶尔发生,但至少我们已经开始明白,光掐断电话线解决不了问题,得给孩子们一个放下电话的理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