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溪全套也是一次吗,贵溪全套仅此一回吗
今天路过老城区,看见那家开了二十年的贵溪菜馆还在营业,斑驳的招牌在夕阳下泛着黄。突然想起第一次吃贵溪全套的场景,那是大学毕业散伙饭,七八个人挤在油腻的小包间里,吵着要把最地道的滋味装进胃里带走。
老板是个挺有意思的人,上菜时总要站在门口解说两句。他说贵溪全套讲究的是个“全”字,十六道程序缺一不可,就像人生很多事,少一步都算不得圆满。当时听得云里雾里,现在回头想,这话还真有几分道理。
记忆里的那顿晚餐
记得最先上的是那道白切鸡,鸡皮透着亮光,底下垫着青瓜丝。有个同学非要蘸辣椒酱,被老板瞧见了,急得直摆手:“使不得使不得,这原汁原味的才叫讲究。”后来每道菜都配着故事,比如那道梅菜扣肉,老板说他们家用的梅菜非得是霜降后摘的,在土坛里腌足180天。
那时候年轻,总觉得这样的讲究太麻烦。现在自己做了几顿饭才明白,有些味道确实急不得。就像那锅老火汤,文火慢炖四个钟头,掀开盖子的瞬间,香气能飘满整条巷子。
现在偶尔路过类似的店,总会多看两眼菜单。有的写着“改良版贵溪全套”,有的直接写着“精简套餐”。朋友说现在大家节奏快,没人愿意等那么久了。可我总觉得,有些东西简化了,味道就变了。
变与不变的滋味
上周特意回去那家店,发现菜单还是老样子。老板头发白了不少,但看见熟客依然笑眯眯的。他说现在很多年轻人来吃,都会问能不能单点,或者把某道菜换成别的。他每次都要解释,贵溪全套就得按老规矩来,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章程。
这话让我想起家里老人常说的,现在很多东西都讲究个“快餐式”,连交朋友都变得匆匆忙忙。可人生某些时刻,确实需要这样完整的仪式感。就像过年得守岁,结婚得拜堂,少了哪个环节都觉得差点意思。
后厨飘来的香味还是记忆中的样子。邻桌坐着一家子,小孩正问父亲为什么每道菜都要等这么久。那位父亲说,好东西都值得等待,就像他追孩子妈妈花了叁年时间。这话说得挺有意思,原来生活的道理都在这些日常里。
结账时老板送了一小罐自制辣酱,说记得我们当年来的情形。走出门时夜色已深,街道和二十年前完全不同了,可这家店还固执地守着老味道。我在想,或许贵溪全套不仅是一顿饭,更是对某种生活态度的坚持。
回到家打开那罐辣酱,尝了一口,还是老味道。突然明白,有些东西确实不该轻易改变,它们就像时光里的坐标,提醒着我们从哪里来,又要往哪里去。这或许就是贵溪全套存在的意义,它让我们在变化的时代里,还能找到不变的锚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