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石桥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,大石桥附近约会100元叁小时
最近路过人民公园,总能听见几个大爷大妈凑在一起嘀嘀咕咕,隐约听到“大石桥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”之类的只言片语。我心里直犯嘀咕,这事儿听着怎么有点怪怪的?
带着这份好奇,我决定去大石桥附近转悠转悠,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。这一去才发现,跟我原来想的完全不是一码事。人家说的“大石桥附近约会100元叁小时”,压根不是我想的那种意思。
原来是这么回事
在桥头那棵老槐树下,我遇到了正在摆摊的李阿姨。她面前摆着个小牌子,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服务项目和价格。聊开了才知道,她提供的是陪聊服务,专门针对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。“100块钱,陪您唠嗑叁个小时,散步也行,下棋也行,就是找个伴儿说说话。”李阿姨一边织着毛衣一边说,“现在好多老人家太孤单了,想找个人说话都难。”
旁边坐着等“客户”的王大叔接过话茬:“可不是嘛!我儿子闺女都在外地,一个月能回来一趟就不错了。平时在家对着四面墙,电视开着也就是个背景音。花个一百块,有人陪着在江边走走,说说年轻时候的事,心里舒坦多了。”
听着他们的话,我忽然明白了。这个“大石桥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”,说白了就是种接地气的陪伴服务。在这个人人都在刷手机的时代,面对面的交流反而成了稀缺品。
不一样的需求
往深里一想,这种服务能存在,说明确实有它的市场。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,年轻人忙着打拼,老人们的精神需求谁来满足?花一百块钱买叁个小时的陪伴,对不少老人来说,可能比买保健品实在多了。
张大伯是这里的常客,他跟我说起上周的经历:“那天是我老伴走后的第一个生日,心里堵得慌。就约了个人,沿着河堤走了走,说了说心里话。叁个小时下来,胸口那块大石头好像轻了不少。”他说这话时,眼睛望着远处的河面,语气很平静,却让人心里发酸。
不过也得提醒一句,这种自发形成的服务,说到底没什么保障。万一遇到不靠谱的人,或者中途出了什么意外,处理起来就麻烦了。而且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,有的人就是想找人说说话,有的人可能需要更多情感支持,这中间的界限得把握好。
我在大石桥附近观察了好几天,发现来找陪伴的老人还真不少。有的就是单纯想找个人一起买菜逛街,有的是想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,还有的就是想听听别人的生活故事。这么看来,这份钱花得值不值,关键还得看有没有找到对的人。
这种“大石桥附近约会100元叁小时”的服务,说到底反映的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缺失问题。当传统的邻里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,这种付费的陪伴就成了无奈的替代品。它可能不完美,但至少给需要的人提供了一个选择。
天色渐晚,我看着几位老人和他们的陪伴者说说笑笑地散去,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触。也许,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需要,从来就没有变过——不过是在疲惫的时候,能有个人在身边,听听自己的心里话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