忻州约茶上课,忻州品茶学习交流
最近朋友圈里老看到“忻州约茶上课”的动静,起初还以为是新开的奶茶店搞促销,后来才弄明白,这原来是个挺有意思的线下活动。
说起来也挺巧的,上周六我就跟着朋友去体验了一把。活动地点在古城墙边上的一家茶舍,木门虚掩着,推门进去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茶香。负责讲解的李师傅穿着亚麻衬衫,正把玻璃杯挨个摆开:“咱们今天不搞那些虚的,就聊聊怎么把茶喝明白。”
从烫杯温壶开始的门道
李师傅拎起热水壶,沿着紫砂壶外壁慢慢浇了一圈。“很多人觉得这步多余,其实不然。”他拿起还冒着热气的壶盖凑近鼻子,“你们闻,干茶遇见热壶壁激出来的香气,是不是特别清甜?”坐在我旁边的大姐恍然大悟:“我说家里泡的茶怎么总差口气,原来从烫壶这步就省错了。”
这让我想起第一次自己泡茶的经历。那会儿直接把茶叶扔进凉水杯,等了半天也没泡开,还纳闷这茶怎么没味道。现在才懂,每个步骤都有它的道理。
在场有个年轻姑娘拿起手机录小视频,说要发到“忻州品茶学习交流”群里给没来的姐妹看。李师傅笑着又演示了一遍注水动作:“水要沿着杯壁慢慢下,别直冲茶叶,像对待刚醒的朋友,得温柔点叫醒。”
茶汤里的千滋百味
轮到我们动手时,场面就热闹了。对面大哥手忙脚乱,水洒了半桌子;右边的小姑娘却格外从容,手腕轻轻转动,让热水在杯中画圈。同样的茶叶,每个人泡出来的颜色深浅都不太一样。
“这就对了。”李师傅踱步过来,“每个人手法不同,茶汤性格也不同。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份口感。”他指着我的杯子,“你这份闷得稍久了,带点涩,但回甘反而更明显——倒也是一种风味。”
确实,生活不也这样?哪有标准答案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茶桌上的大家渐渐熟络起来,互相品尝各自的“作品”,交流着水温把握的心得。这种面对面的“忻州约茶上课”,比看十篇教程都来得实在。
窗外日头西斜,叁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。临走时,最开始录视频的姑娘正在组织下周的茶会:“下回我们试岩茶,还是这个院子!”她转头问我,“你来不来?咱们继续交流。”
捧着刚买的同款茶叶走出茶舍,古城墙角的夕阳正好。忽然觉得,这“忻州约茶上课”教的何止是泡茶,更像给快节奏的生活按了个暂停键。茶叶在杯中舒展的样子,让人想起很多事情其实都急不得。
下次要是看到“忻州品茶学习交流”的活动,你真该去坐坐。不必担心不懂茶,那儿多的是和你一样,刚开始学习把日子泡出滋味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