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皋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体验茶文化
走进如皋这所小学的教室,你可能会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——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,孩子们围坐在茶席前,小心翼翼地端着白瓷茶杯,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完成什么神圣的仪式。
“老师,为什么我们如皋的茶闻起来有股特别的清香?”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举起手,眼睛亮晶晶的。茶艺老师弯腰看了看她杯中的茶叶,笑眯眯地说:“这就是我们本地的特色啊,土壤、气候都不一样,就像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。”
茶杯里的小世界
说真的,刚开始听说学校要开茶文化课,不少家长直摇头:“这不是耽误学习吗?”可上了一学期后,孩子们的变化让大人们都惊讶了。以前坐不住的小男孩,现在能安安静静地泡上一壶茶;做事毛毛糙糙的女孩,学会了轻拿轻放,连写字都工整了不少。
“其实吧,泡茶这件事挺锻炼人的。”教语文的王老师这么说,她发现班上孩子写作文,居然能用上“茶烟袅袅”、“齿颊留香”这样的词语,“孩子们在茶道中学到的不只是技巧,更是一种静下心来的能力。”
十二岁的小林告诉我,他最喜欢的是龙井茶:“它看起来扁扁的,很普通,但热水一冲,茶叶慢慢舒展开,就像……就像睡醒了一样!”他想了想又补充,“我妈妈说,我现在泡茶时的样子,特别像个小大人。”
茶香里的家乡味
这门课最特别的地方,是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,去茶田里亲手采摘茶叶。春天的茶园绿油油的,孩子们挎着小竹篮,在茶树间穿梭。“原来我们如皋的茶叶长这样!”“这片叶子好嫩啊,轻轻一掐就下来了。”
茶农李大爷站在田埂上,看着这群城里娃笨拙又认真的动作,忍不住笑了:“现在的孩子,好多连青菜长在哪里都不知道,更别说茶叶了。让他们来亲手摘一摘,闻闻泥土的味道,比在课本上看一百遍都有用。”
回到课堂上,孩子们把自己采的茶叶进行炒制。看着新鲜的茶叶在锅中翻滚,颜色从翠绿变成深绿,教室里充满了惊叹声。“原来茶叶要经过这么多工序才能喝啊!”一个小男孩擦擦额头的汗,他的手上还沾着茶叶的清香。
这样的如皋学生品茶上课,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兴趣班了。它像一扇窗,让孩子们通过一杯茶,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——有关自然,有关文化,也有关他们脚下这片土地的故事。
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听课的张奶奶感慨:“我小时候,家里大人天天泡茶,可从来没想过这还能成一门课。”她看着孙子正认真地给同学倒茶,动作有模有样,“这代孩子真不一样,他们在茶香里学到的东西,可能会记一辈子。”
窗外,梧桐树的影子斜斜地洒在教室里;屋内,茶香氤氲,孩子们轻声交流着泡茶的心得。这一刻,传统文化就像杯中的茶叶,在年轻的心田里慢慢舒展开来,生根发芽。这堂特别的课,正悄悄改变着这些如皋学子对世界的认知——原来最深厚的学问,就藏在一杯清茶的起落沉浮之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