涟源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校门口暗号仍在用吗
前两天和老同学聊天,突然提起咱们涟源一中后门那个小书店。记得那时候,要想买最新到的漫画书,得对着卷帘门敲叁下,等老板娘从门缝里探出头来,压低声音说“晴天借伞”,你得马上接“雨天还书”。这场景让我忍不住琢磨,现在都2023年了,涟源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?
我特意绕到母校附近转了转。老街拆了不少,原来的小书店变成了连锁超市,穿着校服的学生们捧着奶茶刷手机。问了几个学生知不知道以前买书要对暗号的事,他们笑着摇头:“阿姨,现在想要什么直接网购,谁还搞这么麻烦呀。”
那些年我们一起对过的暗号
其实仔细想想,那时候的暗号真不只是为了买书。毕业班的学长想约学妹散步,会在公告栏画个特定的符号;篮球队训练改了时间,会在单杠上系不同颜色的丝带。这些小小的信号,像我们那个年代的摩斯密码,只有圈内人才懂。现在微信群一发全解决了,倒是少了几分神秘和心跳。
不过要说校门口暗号仍在用吗,倒也不是完全绝迹。学校对面文具店的老板娘告诉我,现在偶尔还有学生来对暗号——不是为了买禁书,而是取定制的班级纪念品。“上周几个高叁的,来说要‘老地方的老味道’,我就知道他们订的班服到了。”她边说边整理着货架,“只是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少了。”
我在校门口的长椅上坐了一会儿,看着放学的学生潮水般涌出。他们戴着蓝牙耳机,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滑动。突然有个男生跑到煎饼摊前,对着老板比了个奇怪的手势,老板心领神会地多加了根香肠。这算不算新时代的暗号呢?可能形式变了,但那种“只有我们懂”的感觉,依然在延续。
隔壁班的班主任王老师正好路过,聊起这事她笑了:“现在学生玩得更高级了。他们用游戏术语当暗号,什么‘今晚八点开黑’,其实是约着去图书馆自习。要不是班长告诉我,我都听不懂。”
回家的路上我在想,或许暗号从来不是重点,那种属于青春的小秘密、小团体才最让人怀念。就像我们当年,明明可以直接说话,却偏要设计一套复杂的暗号系统,现在想来有点傻,可那份单纯的心思,却是再也回不去的珍贵。
路过新建的校门,夕阳把“涟源市第一中学”几个字照得发亮。不知道现在的学生,是否还会在某个角落,继续着他们特有的交流方式?那些只有他们才懂的信号,也许正以我们想象不到的形式,在校园的某个角落悄悄传递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