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州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,崇州哪里有小巷可寻
那天和朋友聊起崇州的老街巷,他突然问我:"你说崇州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?"这话倒把我问住了。不是不知道,而是觉得用"站"这个字特别有意思——现在大家找地方都直奔商场网红店,谁还会特意去找个小巷子站着发呆呢?
其实要说崇州哪里有小巷可寻,还真得往老城区走。我上周末闲着没事,专门去转了一圈。从正东街拐进去,那些巷子窄得两个人并排走都得侧身。青砖墙缝里钻出几丛绿草,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阳光从屋檐间隙漏下来,在地上洒出一块块光斑。有个大爷坐在自家门槛上摇蒲扇,看见我还笑眯眯地问:"找谁家呀?"
巷子里的烟火气
我在那儿站着发了会儿呆,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人要专门找小巷子了。这和逛商业街完全两码事——炸酥肉的香味从哪家窗户飘出来,隔壁传来炒菜声,晾衣绳上挂着花衬衫,墙根停着老式自行车。这些琐碎的日常,拼凑出活色生香的生活图景。
往前走碰到个卖叶儿粑的小摊,老板娘正在蒸笼前忙活。"这条巷子往里走更热闹,"她指着前面说,"早上有菜担子,下午有放学的小孩。"我买了个叶儿粑,糯米皮裹着肉馅,烫得左手倒右手,就站在巷口吃起来。这种随性的体验,在整洁的商业街反而找不到。
崇州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?现在想想,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妙。站在巷子里不为什么,就是看看天,听听市声,让时间慢下来。有个大姐抱着洗衣盆经过,看我站着不动还打趣:"等人呢?这巷子可长,要不坐会儿?"她指指墙边的石墩。这种陌生人之间自然的搭话,现在真是越来越少见了。
转过弯遇到几个孩子在玩跳房子,粉笔画的格子都快磨没了。他们争着告诉我哪家墙头以前有牵牛花,哪只花猫经常在下午叁点来晒太阳。这些细节,大概只有常站在巷子里的人才会注意到。
天色渐晚时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不是整齐划一的路灯,而是各家各户不同的光——白炽灯、节能灯、还有老式灯泡发出的暖黄光。窗户里传出电视声、洗碗声、说笑声,这些声音在巷子里混在一起,却不觉得吵闹。
回程时我又想起那个问题:崇州哪里有小巷可寻?其实答案不难找,难的是真正走进这些巷子,停下来感受。现在城市变化快,这些巷子不知道还能留存多久。但至少现在,你还能在某个午后走进去,站在某处墙根下,看光影移动,听生活的声音。这大概就是小巷最打动人的地方——它不急着让你去什么地方,而是让你就站在那里,成为风景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