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头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,包头微信附近人一次一百元
最近在包头刷微信,老是看到一些奇怪的昵称和签名,什么“附近人100一次”、“100块钱陪你聊”之类的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包头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的广告,我还真愣了一下,心想这年头连聊天都明码标价了?
有个朋友上周喝了点酒,半夜闲着无聊就试了试。好家伙,刚加上好友对方就直接发来收款码,备注写着“包头微信附近人一次一百元服务费”。他犹豫着转了账,结果对方收了钱就发来段网上下载的短视频,然后直接拉黑了他。这操作把他给气笑了,大半夜的坐在沙发上直拍脑门。
藏在价格背后的套路
这事儿听着挺离谱,但仔细想想,那个“100一次”的标价确实挺狡猾的。要说贵吧,比起某些高档消费确实不算什么;可要说便宜吧,又刚好卡在很多人觉得“试试也无妨”的心理价位上。我琢磨着,定这个价的人怕是专门研究过心理学?
后来在本地论坛里逛了逛,发现遇到类似情况的人还真不少。有人说是见面收费,结果人到地方根本找不着人影;有人说是陪玩游戏,付完钱就被删好友。最夸张的是有个老哥,前后被同样的套路骗了叁次,每次都说“万一这次是真的呢”。
现在想想,这些打着包头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旗号的信息,多半都是看准了人们的好奇心。就像钓鱼得用饵,这个价格就是专门准备的诱饵,既不贵得让人望而却步,又不便宜到让人怀疑质量。
其实真要找人说说话,小区楼下遛弯的大爷大妈都挺能聊。前两天我就遇见个大爷,拉着我从菜价涨了聊到他孙子考上重点高中,临走还塞给我两个自家种的西红柿。这种温暖,哪是那个冷冰冰的包头微信附近人一次一百元能比得了的。
现在每次再看到类似的信息,我都直接划走。倒不是差这一百块钱,主要是觉得没意思。与其把钱花在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上,不如约几个真朋友吃顿烧烤,至少能听见响动不是?
有时候晚上睡不着,我也会想,那些不停发布这些信息的人,他们自己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呢?或许他们也困在某个看不见的牢笼里,只能用这种方式挣扎求生。这么一想,反倒觉得这整件事透着点说不清的悲凉。
微信是个好工具,但再好的工具也得看怎么用。下次你再看到那种标着固定价码的“附近的人”,我劝你还是多留个心眼。毕竟隔着屏幕,谁也不知道对面坐着的是真心想交朋友的人,还是只盯着你钱包的生意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