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化海选场子,从化海选活动现场
从化海选场子这几天可真是热闹。沿着那条熟悉的老街往里走,远远就能听见隐约的音乐声和人群的嘈杂。场地门口挤满了人,有打扮入时的年轻人,也有陪着孩子来的家长,大家脸上都带着点期待和好奇。
门口负责登记的大姐忙得额头冒汗,手里攥着一迭报名表,嘴里不停地喊着:“后面的朋友别急,排好队,一个个来!”她身后那块简易背景板上,“从化海选活动现场”几个大字在阳光底下格外显眼。有个穿着舞蹈服的小姑娘,瞧着也就七八岁模样,紧紧拉着妈妈的手,小脸绷得紧紧的,怕是有点紧张了。
台前台后的光影交错
走进场内,气氛立刻不一样了。舞台不算大,但灯光打得很足,把整个台子照得亮堂堂的。主持人是个年轻小伙,说话带着股亲切劲儿,时不时逗得台下观众哈哈直笑。选手们候场区就在舞台侧面,你能清楚地看到他们上场前的各种状态——有的在角落里反复练习动作,嘴里念念有词;有的则显得轻松自在,和旁边的人有说有笑。
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个唱民歌的大叔。他穿着朴素的衬衫,上台时还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。音乐响起那一刻,他整个人都变了样,声音洪亮又深情,完全不像平时在工地干活的样子。唱到高音部分,他微微眯起眼睛,脖子上的青筋都显了出来。台下原本有些喧闹,这会儿也渐渐安静下来。
说实话,这种从化海选场子最打动人的,往往不是技巧多么精湛的表演,而是这些普通人身上迸发出来的热情和勇气。每个人站上那个舞台,都需要不小的决心。
那些不为人知的付出
中场休息时,我跟一个跳舞的姑娘聊了两句。她说为了这次从化海选活动现场的表演,她和队友已经练了整整两个月。“下班就往排练室跑,有时候跳到晚上十点多。”她说着,揉了揉膝盖,“昨天还摔了一跤,现在这儿还青着呢。”说完却自己先笑了,“不过站在台上的时候,就觉得什么都值了。”
评委席那边,几位老师正低声交流着。他们面前的表格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。有个评委揉了揉太阳穴,看来做决定确实不是件轻松的事。每淘汰一个选手,他们的表情都会显得有点沉重。
场地的角落里,工作人员匆忙地搬运着器材,调整灯光角度。有个小伙子扛着摄像机,一直在寻找最佳的拍摄位置,衬衫后背已经湿了一大片。这些幕后的付出,往往比台前的光鲜更不容易。
天色渐晚,活动也接近尾声。人群开始慢慢散去,有人兴奋地打着电话报喜,也有人默默收拾东西准备离开。但不管结果如何,今天这个从化海选场子确实给很多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。那块“从化海选活动现场”的背景板前,还有几个年轻人在拍照留念,笑声飘出去老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