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合肥茶会评选活动工作坊
最近路过长江中路时,发现街角新开了家挺特别的茶馆,木招牌上刻着"合肥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"几个字。说来也巧,没过两天就在朋友圈看到老同学发了组照片,定位正是这家店。照片里青瓷茶盏冒着热气,几碟茶点摆得错落有致,配文写着:"没想到喝茶也能这么有意思!"
带着几分好奇,我推开了那家工作室的玻璃门。穿棉麻衬衣的茶艺师正在演示如何冲泡六安瓜片,动作行云流水。"我们这儿不像传统茶馆。"她边烫茶杯边说,"每个月都会举办合肥茶会评选活动工作坊,茶客们能尝到二十多种当季新茶,还能给心仪的茶投票。"
当古老茶香遇见现代赛制
工作室中央的展架上陈列着本月参赛茶样,从常见的祁门红茶到少见的霍山黄芽,每个茶罐旁都放着评分卡。穿唐装的老先生抿了口太平猴魁,对邻座年轻人说:"这茶汤色清亮,有兰花香。"年轻人掏出手机扫码投票,笑着说:"比我喝过的所有奶茶都够味。"
其实这种形式挺新鲜的。传统茶文化总让人觉得有距离感,但在这里,捧着保温杯的大叔和拿着星巴克的年轻人能坐在同一张茶桌前,为哪种毛峰更甘醇争得面红耳赤。墙上挂着本月"茶王"的获奖证书——竟是款桐城小花,获奖理由写着:"仿佛喝到了整个春天的山岚。"
茶艺师小陈告诉我,他们刚办完春季新茶品鉴会。"那天来了百多人,我们准备了盲品环节。有意思的是,最贵的茶反而没进前叁。"她眨眨眼,"有款八百块的普洱输给了两百块的本地茶,茶主当时就坐不住了,非要找评委理论。"
茶盏里的市井烟火
周叁下午再访时,正赶上茶艺体验课。五位阿姨围坐在长桌前学点茶,其中一位不小心把茶粉撒了满桌,同伴打趣道:"你这手法,参加合肥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的海选肯定要落榜。"满屋笑声惊醒了趴在柜台上打盹的橘猫。
临窗的角落里,两个创业者在边喝茶边谈项目。"在这比咖啡馆舒服,"穿西装的那个说,"至少不用扯着嗓子喊话。"他们点了冷泡茶,玻璃瓶里悬浮着几朵杭白菊。服务员介绍这是参加下期评选的新品,邀请他们到时来当大众评委。
暮色渐沉时,茶香愈发浓郁。我看见退休教师老周正在指导新茶客使用闻香杯。"先轻嗅,再深闻,"他耐心示范,"好的茶香会有层次变化。"这位老人现在每周都来当义工,他说比起在家看电视,不如来这儿结交茶友。
结账时发现收银台旁摆着手写菜单,除了常规茶饮,还有"评委体验套餐"。前台姑娘解释说这是让顾客提前熟悉评选流程,她指着墙上的活动照片说:"下周的合肥茶会评选活动工作坊要比赛调饮茶,已经有不少年轻人报名了。"
推门离开时,晚风送来缕缕茶香。转角奶茶店依然排着长队,但这家工作室似乎用特别的方式,让古老的茶叶在新的时代里继续生长。或许明天,该带爱喝珍珠奶茶的表妹来尝尝正宗的涌溪火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