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门那里有站小巷的,海门站边小巷位置
海门站边小巷位置
那天路过海门老城,突然想起朋友提过一嘴海门那里有站小巷的,说是藏着不少老味道。我这人就爱钻巷子,干脆停下电动车,沿着站前路慢慢晃悠。
你说这海门站边小巷位置到底在哪儿呢?其实挺好找的。就在老火车站往东走两百米,看见那棵大榕树往右拐,青石板路走起来嗒嗒响的那片就是。? 巷口修鞋的张师傅在这儿摆了三十年摊,他手里那只纳了一半的鞋底,比导航还管用。
刚拐进去就闻到炸春卷的香味,是巷子中间的阿婆在炸。她家的春卷皮特别薄,咬下去咔哧一声,菜馅还冒着热气。隔壁门窗厂退休的李大爷正坐在竹椅上,捧着搪瓷缸吹开茶叶沫:“现在年轻人都不晓得海门那里有站小巷的以前多热闹,当年这可是通往码头的要道。”
再往里走,晾衣绳横在半空,挂着的衬衫随风摆动像在跳舞。有个大姐在井边洗菜,看见生人也不拘束,笑着指路:“找裁缝铺啊?往前数第叁个门洞,王师傅做的盘扣最地道。”这些藏在海门站边小巷位置的店铺,连招牌都旧得发黄,生意却一直没断过。
巷尾那家锁边摊的机器声特别有节奏,哒哒哒地响着。五十多岁的陈阿姨说,她女儿总劝她关店享清福,可她舍不得这些老邻居。“上次有个姑娘从苏州特意跑来,就为改条旗袍的腰身,说还是我们这儿手艺好。”她说话时手上的活计没停,针脚走得又快又匀。
我在巷子里转了整整一下午。这些藏在海门站边小巷位置的寻常人家,每扇木门后都飘着不同的饭菜香。谁家在炖红烧肉,谁家在炒蒜薹,光闻味道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。
太阳西斜时,修鞋摊开始收工具,炸春卷的阿婆也熄了炉火。青石板路上渐渐安静下来,只有几个放学的小孩追逐跑过,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的。或许再过些年,这些海门那里有站小巷的故事都会装订成册,压在某个老人的木箱底下。
离开时我又望了眼巷口,炊烟正袅袅升起。突然觉得,所谓城市记忆,大概就藏在这些即将消失的日常里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