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油同城约初中生100元,江油本地学生约见百元活动
最近在江油本地的聊天群里,总能看到有人发“江油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这样的消息。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家教或者兼职,后来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
那天看到小区布告栏也贴着类似的纸条,粉红色的便签纸上印着“江油本地学生约见百元活动”。正好有个阿姨在旁边,她皱着眉头把纸条撕下来,嘴里嘟囔着:“这都什么跟什么啊,现在的人真是什么都想得出来。”
这事儿透着蹊跷
我好奇地搜了搜,发现这类信息在本地论坛还挺活跃。发帖人通常说得模棱两可,既不说明具体做什么,也不交代见面地点。说真的,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,反而让人更担心了。
我家对门就住着个初中生,每天背着书包蹦蹦跳跳上下学。想到这样的孩子可能被这种信息误导,心里就咯噔一下。她妈妈现在每天都会叮嘱:“陌生人发的约见信息千万别信,哪怕是同学转发的也要先问家长。”
藏在百元背后的隐患
说起来,这一百块钱看起来不多,但对初中生来说可能挺有诱惑力的。他们这个年纪,想要买点零食、文具,或者给同学准备个小礼物,都需要零花钱。可问题就在于,天上不会掉馅饼啊。
我侄女去年就差点上当。对方说只需要她帮忙试穿几件衣服,就能拿到报酬。幸亏她妈妈及时发现,仔细一问才知道,见面地点居然约在偏僻的咖啡厅包间。这事儿现在想起来都后怕。
现在的孩子接触网络早,但社会经验太少。他们总觉得坏人长得凶神恶煞,其实很多时候,骗子都会装得很和善,用各种借口降低你的警惕。
说到这个,我突然想起上周在江油一中门口看到的情景。放学时分,几个社会青年在校门口转悠,时不时地和独自回家的学生搭话。虽然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,但那种场景看着就让人不放心。
家长们的应对之道
昨天在菜市场碰到邻居张姐,她正着急地找孩子。原来她女儿放学后没按时回家,后来才知道是去参加什么“问卷调查”了。好在虚惊一场,孩子只是在学校旁边的奶茶店帮忙填问卷。但张姐还是后怕得不行:“现在这世道,真是不能大意。”
这件事让我想到,咱们做家长的,是不是该多花点时间和孩子聊聊这些潜在的危险?光靠禁止和说教可能效果有限,不如用实际案例来引导他们思考。
比如可以问问孩子:“如果有人用一百块钱请你帮忙,你会怎么做?”然后一起讨论各种可能性,帮他们建立正确的判断力。毕竟咱们不能时时刻刻跟在孩子身边,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。
其实在江油这样的小城,大家的生活圈子都不大,真要有什么可疑的人或事,很快就能在家长群里传开。这种邻里之间的互相提醒,倒是成了保护孩子的一道防线。
现在每次看到“江油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这类信息,我都会顺手举报。虽然力量微小,但至少能让这些信息少一个人看到。你说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