栖霞品茶工作室花式服务,茶艺体验特色专场
周末闲着没事,朋友突然发来消息:"听说栖霞山脚下新开了家品茶工作室,他们那个花式服务特别有意思,连冷泡茶都能玩出彩虹色!"这话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。作为一个老茶客,传统的茶艺体验见识过不少,但这种新奇玩法倒是头回听说。揣着半信半疑的心思,我决定亲自去探个究竟。
刚到工作室门口,就闻见一阵若有似无的茶香。不是那种浓烈的香气,而是像山间晨雾般轻柔地萦绕在鼻尖。推开门,穿着棉麻茶服的茶艺师正在给客人演示"流星赶月"——只见她手腕轻转,银壶划出优美的弧线,茶水精准落入叁米外的茶杯,一滴不洒。在场的客人都不由自主地"哇"出声来。
茶也可以这么有趣
主理人小陈师傅是个"茶叁代",家里从爷爷那辈就开始做茶。他边烫茶杯边和我聊天:"很多人觉得喝茶是老人家的事,其实茶文化也可以很年轻。"说着他取来几个造型特别的玻璃器皿,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茶汤。"这是我们的特色冷泡茶,用乌龙、红茶、白茶分别浸泡12小时,再加入天然花果调味。您看这杯'暮色烟霞',就是用栖霞本地金桂熏制的。"
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互动环节。客人可以亲手尝试"功夫茶拉花",用特制的浓茶汤在奶沫上作画。邻座的小姑娘正专心致志地用茶匙勾勒小猫轮廓,虽然线条歪歪扭扭,但脸上的笑容特别灿烂。小陈师傅在旁指导:"别着急,手腕放松,像写毛笔字那样带出笔锋。"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,和传统茶室里的严肃安静截然不同。
窗外飘起细雨,茶室里的气氛却愈发温暖。几位常客熟门熟路地点了"今日隐藏菜单",那是用小陈师傅老家新到的秋茶特调的。穿汉服的服务生端来竹编食盒,里面装着搭配茶饮的手作茶点:龙井茶糕透着淡绿,祁门红茶酥散发着焦糖香。坐在我对面的老先生抿了口茶,眯着眼睛说:"这味道让我想起年轻时在茶园采春茶的日子。"
雨滴轻轻敲着屋檐,茶香在空气中缓缓流淌。我发现来这里的人不全是为了喝茶——有带着笔记本安静工作的年轻人,有相约学习茶艺的退休教师,还有来体验传统文化的外国游客。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拽着妈妈衣角问:"我能不能每天都来喝那个甜甜的桃子茶?"童言童语把大家都逗笑了。
临走时,小陈师傅送我一小包他们自制的调味茶叶。"试试用冷水泡,加片柠檬,下班回家喝特别解乏。"我提着茶包推开门,晚风带着湿润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。回头望去,暖黄的灯光从木格窗里透出来,把"栖霞品茶工作室"的招牌映得格外温馨。这条寻常的巷子里,原来藏着这样一方有趣的天地。也许明天,我该带爱喝茶的父亲也来体验看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