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兰店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车站旁的小巷景象
站在普兰店火车站出站口,就能望见马路对面那条窄窄的巷子。它夹在两排有些年头的居民楼中间,像一道不起眼的褶皱,轻易就被人流和车流忽略了。我每次路过,总会忍不住朝里头张望几眼——那里面藏着一种和车站广场的喧闹截然不同的节奏。
巷口摆着个修鞋摊,老师傅戴着老花镜,手里的锥子麻利地穿梭在鞋底。再往里走,声音就丰富起来了。有菜贩不紧不慢的吆喝,自行车铃铛清脆的叮铃声,还有谁家厨房飘出的爆锅声响,刺啦一声,带着浓浓的烟火气。
巷子里的日常光景
下午叁四点钟的光景最好。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把晾在阳台外的被单晒出好闻的味道。几个老人坐在马扎上聊天,手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放着戏。他们看见生人也不诧异,顶多抬眼瞧瞧,又继续刚才的话题。有个大姐在门口择韭菜,仔细地掐去根部的黄叶,她说住这儿叁十多年了,每天看着火车一趟趟地来去,倒是这条普兰店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一直这么安安稳稳的。
再往里走,巷道稍微宽了些,露出些小店面。理发店的转灯慢悠悠地转着,粮油店门口堆着米面,空气中浮着淡淡的五谷香。最热闹的是那家烧饼铺,炉子里飘出的芝麻香能勾出人的馋虫来,总有叁两个人排队等着刚出炉的烧饼。老板娘一边麻利地收钱找零,一边和熟客唠着家常。
我站在巷子中间往回看,能看见火车站钟楼的尖顶。挺有意思的,一边是行色匆匆的旅客,忙着奔向远方;一边是守着日子过活的人们,在这车站旁的小巷景象里,把生活过得细水长流。火车汽笛声传来,在这里听着也不觉得刺耳,反而成了这巷子的一部分,像是给这平静的生活打着节拍。
巷子尽头有家旧书店,老板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,正把受了潮的书一本本摊在门口的椅子上晒。我翻了翻,大多是些七八十年代的老书,纸页泛黄,带着霉味儿。他说这些书都是从附近住户那里收来的,现在看纸质书的人少了,但他还是每天都开门。“总得有个地方让人找找旧东西不是?”他笑笑,继续整理他的书。这话听着,倒像是在说这条巷子本身。
天色渐渐暗下来,各家窗口陆续亮起灯。炒菜的香味更浓了,还能听见母亲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。车站的霓虹灯亮起来,把巷口映得五彩斑斓,可往里走十来米,就又回到了那种昏黄的、暖暖的光线里。我慢慢往外走,修鞋的老师傅已经收摊了,留下个小马扎靠在墙边。
走出巷子,重新回到车站广场,忽然觉得这边的灯光有点太亮了。回头再看那条普兰店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它静静地卧在夜色里,像一个温暖的巢穴,收留着最寻常的人间滋味。明天火车还会载着人们去往四面八方,而这条巷子,大概还会继续它自己的节奏,不慌不忙的,一天又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