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口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临近车站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5:01:44 来源:原创内容

巷口那盏昏黄的灯

营口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总让我想起老式胶片相机拍出来的照片。每次走出车站,第一眼望见的不是高楼大厦,而是那条安静地蜷缩在城市边缘的巷子。巷口有盏老式路灯,灯罩边缘泛着铁锈,灯光是昏黄色的,像泡了很久的茶水。

你说这条巷子有什么特别的?其实也说不上来。就是那种走在里面,脚步会不自觉地慢下来的地方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下雨天会泛着湿漉漉的光。墙角有老太太摆着小凳卖煮玉米,那股甜香气能飘出老远。傍晚时分,谁家厨房飘出炒菜的滋啦声,带着豆瓣酱的香味,听着就让人心里踏实。

我常想,这条临近车站的小巷,就像城市的另一面。火车站永远是人来人往的,拖着行李箱的旅客行色匆匆,广播里不停播放着车次信息。但一街之隔,这里的时间仿佛走得特别慢。修鞋师傅坐在巷子中间,手里的锥子穿过鞋底,拉出麻绳时发出有节奏的声响。隔壁杂货店的收音机永远在放评书,单田芳的沙哑嗓音和巷子的气质特别搭。

巷子深处有家理发店,还保持着二十年前的样子。红白蓝叁色的旋转灯筒,木头椅子上的漆都斑驳了。老师傅理发不收微信,只收现金,剪一次十五块钱。他说在这条临近车站的小巷里开店叁十年了,见过太多人。“有的人小时候在这儿剪过头,后来带着孩子来。”他拿着推子,不紧不慢地修剪着,“城市变了好多,就咱们这儿没怎么变。”

去年冬天特别冷,我在巷口等朋友,冻得直跺脚。卖烤地瓜的大爷掀开铁桶,热气呼地冒出来,在路灯下结成白雾。“来一个?”他递过来,地瓜烫得我左手倒右手。我们就在那盏昏黄的路灯下聊起来,他说他在这卖了十几年地瓜,看见过巷子口那棵梧桐树从小苗长到两层楼高。

营口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最热闹的时候是清晨。第一批从火车站出来的旅客会拐进来,找早点铺子。炸油条的香气弥漫整条街,豆腐脑、小馄饨,都是最寻常的吃食,却让人吃得舒坦。有次我看见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,坐在矮凳上吃豆浆油条,吃得额头上都是汗。他边吃边打电话,说终于回家了,就馋这一口。

巷子里的猫也特别,不怕人,但也不亲近人。总是蹲在墙头,眯着眼睛看来往的行人。有只花猫尤其有性格,只吃王奶奶给的鱼饭,别人喂的看都不看。这些猫在这条临近车站的小巷里生活了好几代,比很多住在这里的人都更了解这里的每个角落。

春天的时候,巷子东头那户人家会在墙边种牵牛花。到了夏天,紫色的花朵爬满半面墙,给这条灰扑扑的巷子添了不少生气。傍晚时分,老人们摇着蒲扇坐在花架下乘凉,下象棋的声音啪嗒啪嗒的。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,笑声能传出好远。

其实我也说不清为什么总喜欢往这条巷子里钻。可能是在大城市呆久了,需要这么一个地方喘口气。这里没有急匆匆的脚步,没有没完没了的会议,只有最平凡的生活气息。营口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就像这座城市的一个秘密角落,保留着时光原本的模样。

前两天又去,发现巷口那盏老路灯换成了尝贰顿的。灯光是刺眼的白,再也找不到从前那种昏黄温暖的感觉了。修鞋师傅说,可能过不了多久,这片就要拆迁了。他说话时头也没抬,手里的锥子依然有节奏地穿过鞋底。我站在那儿愣了很久,突然特别想念那盏旧路灯,想念它照着青石板路时,那种刚刚好的温柔。

巷子尽头新开了家奶茶店,播放着流行的网络歌曲。年轻人捧着五颜六色的饮料进进出出,和这条老巷子形成了奇妙的对比。也许这就是生活吧,总在变与不变之间寻找平衡。就像这条临近车站的小巷,在火车的汽笛声中,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,不慌不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