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安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,宁安学生50元通话3小时
宁安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,这事儿刚听说时我还琢磨,现在谁还打电话啊?不都是捧着手机刷视频聊微信嘛。可仔细一问,还真有不少孩子会买这种通话套餐。
上周在小区门口碰见邻居家念初二的小磊,他正拿着手机跟人视频。我随口问了句流量够用吗,他倒跟我算起账来:“视频聊天太烧流量了,我买了宁安学生50元通话3小时的套餐,跟外地打工的爸妈一周通两次话,能说上小半年呢。”
这笔账算起来挺意外
说实话,我当时第一反应是——现在还有这么便宜的通话套餐?回家特意查了查,原来这是本地运营商针对学生群体推出的优惠。想想也是,视频通话虽然方便,但对留守家庭来说,有时候听着声音慢慢聊,反而更能说心里话。小磊说,他爸妈在服装厂干活,宿舍网络时好时坏,视频老是卡顿,不如打电话实在。
我们这代人都快忘了,以前没有微信的时候,抱着电话聊通宵是常有的事。现在各种社交软件花里胡哨的功能多了,可真正静下心来说话的时间反而少了。有个在镇上开小卖部的朋友告诉我,来买这个宁安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套餐的孩子,多半是家里老人带着的。孩子的父母在外地打工,周末准时打电话成了全家最期待的事。
想想也是,视频里能看到脸当然好,但有时候光听声音,反而更能专注在说话内容上。有个女生跟我说,她跟妈妈视频时总忍不住注意背景,看到妈妈住的宿舍那么简陋就难受。打电话就好多了,母女俩能专心聊学校里的事,聊最近看了什么书,就像妈妈还在身边一样。
这种宁安学生50元通话3小时的套餐,算下来一分钟不到叁毛钱,对没什么零花钱的初中生来说确实合适。现在随便买杯奶茶都要十几块,五十块钱能跟远方亲人说上叁个月的话,这笔账怎么算都值。
不过我也好奇,现在免费的通话方式这么多,为什么还要花钱买套餐?几个孩子给我的答案挺有意思:用专门的电话卡,感觉这个时间就是完全属于他们的,不会说着说着被其他消息打扰。而且每次通话要计费,反而让他们更珍惜通话时间,提前想好要跟爸妈说什么。
或许在我们追求更快更多功能的通讯方式时,有些最简单的东西反而被忽略了。就像写信和发邮件的区别,手写的信可能慢,但每个字都带着温度。这通五十块钱的电话,连接的不仅仅是声音,更是相隔两地的牵挂。
前几天路过营业厅,正好看见有个奶奶带着孙子办理这个业务。奶奶不怎么会操作智能手机,但牢牢记得每周五晚上要让孙子给儿子媳妇打电话。她说:“听着声音,就像孩子在身边长大。”这话说得朴素,却让人心里暖暖的。
科技再怎么发达,人和人之间最需要的,可能还是这样实实在在的陪伴。哪怕只是通过电话线传来的声音,只要能定期听到,心里就踏实了。这种朴素的联系,在什么都讲究快节奏的今天,显得特别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