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头耍女娃,包头玩转女娃风情
那些年我们追过的风景
说起包头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钢铁和草原,但今天咱聊点不一样的。每次路过昆都仑区那条老巷子,总能听见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,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着表哥他们去"耍女娃"的日子。那时候所谓的耍女娃,其实就是一群半大小子想着法儿跟女同学搭话,现在想想可真够愣的。
记得有年暑假,我们几个男生约好去八一公园写生,其实哪会画什么画啊,就是听说班花每周都去那儿喂鸽子。大伙儿揣着攒零花钱买的北垣老糖,在太阳底下晒得满头大汗。后来班长实在憋不住了,举着素描本凑过去问人家:"能给你画张像不?"结果手抖得连线条都画不直。
要说这包头玩转女娃风情,可不是现在网上说的那些花里胡哨的。老包头人都知道,真正的讲究是那份恰到好处的真诚。就像我二叔当年追二婶,愣是跑了叁趟东河区,就为买她最爱吃的粉汤油饼。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送99朵玫瑰,倒不如清晨六点去红星市场带碗热乎的羊杂碎来得实在。
去年参加发小婚礼,新郎官是土右旗的小伙,迎亲时带着整支漫瀚调乐队。新娘穿着改良版蒙古袍,袖口绣着云纹,站在赛汗塔拉城中草原的敖包前笑靥如花。伴郎们起哄让新郎唱祝酒歌,他开口就是:"叁十叁颗荞麦九十九道棱,妹妹就是哥哥的心尖尖"。您猜怎么着?新娘子当即对唱:"大青山招手乌拉山笑,咱二人相好谁知道"。您瞧瞧,这包头耍女娃的浪漫,都藏在漫瀚调的抑扬顿挫里了。
如今看着满大街的情侣餐厅,倒是怀念起当年在棉纺厂老电影院蹭暖气的日子。两毛钱的瓜子能嗑整场电影,幕布上放着《庐山恋》,座位下是少男少女欲言又止的心思。现在年轻人约会都去万达广场,但要说真正懂得包头玩转女娃风情的,还是那些会带姑娘去乔家金街听相声,去晋麓博物馆看古剑的后生。
前些天路过包钢体育馆,看见个小伙子教女朋友滑轮滑,护膝护肘戴得严严实实。姑娘每次要摔倒,男孩就张开手臂当人肉垫子。这场景让我忽然明白,所谓包头耍女娃的真谛,不过是青山区晚风里的烧烤摊上,他记得她爱吃烤面筋多放辣;是阿尔丁大街梧桐树下,他悄悄把伞往她那边倾斜的弧度。
有时候觉得,在这座硬核的工业城市里,爱情就像钢铁厂淬火时迸溅的金星。表面看着粗粝,内里却藏着千度温柔。从昆都仑河畔到奥林匹克公园,从银河广场到南海湿地,多少包头后生用他们特有的方式,演绎着专属这座城市的青春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