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阳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小巷深处两百元的温情
巷口那盏昏黄的路灯下,老陈正把晾在外面的旧棉被收进屋里。这是衡阳城北的一条老巷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谁家炒辣椒的香味飘了半条街。他抬眼看见小孙蹲在墙角喂流浪猫,那个褪色的帆布书包随意扔在脚边。
“又省下午饭钱了?”老陈抱着被子问道。小孙不好意思地笑笑,手心里躺着几根火腿肠。这孩子从农村来城里打工,在巷尾租了个单间,每个月给家里寄完钱,兜里就剩不下几个子儿。
两百块的份量
小孙在理发店当学徒,底薪才八百。有回他红着脸跟老陈借钱,说要请女朋友过生日。老陈借了他两百,他分期还了四个月。每次递过来五十块钱,手指上还带着染发剂的痕迹。“叔,再等等,下个月就能还清了。”
老陈总在猜,那两百块钱的爱情到底花在了哪里。也许是巷口那家小餐馆的一顿饭,再加一场晚场电影?或者是给姑娘买了条围巾,剩下的钱买了朵玫瑰花?
直到有天晚上,老陈看见小孙和女朋友坐在路灯下的石阶上。女孩小心翼翼地捧着个巴掌大的小蛋糕,上面插着根孤零零的蜡烛。小孙用手机放着音乐,两人头靠头分着吃那块蛋糕。他忽然明白,那两百块钱换来的,是姑娘吹灭蜡烛时,眼里闪烁的光。
巷子里的日子
这条巷子见证过太多这样的瞬间。卖豆浆的刘婶,每天清早都会给扫大街的老李留一壶热豆浆,只收半价。裁缝铺的王师傅,总免费帮邻居们修改不合身的旧衣服。住叁楼的老教师,傍晚会在梧桐树下给孩子们讲题。
老陈的妻子十年前就走了。如今儿子在深圳安了家,好几次要接他过去。他都拒绝了。他舍不得这条巷子,舍不得这些零零碎碎的人情味。在这里,两百块钱能换来一个生日的记忆,半价豆浆里盛着默契的关怀,而这些,都是高楼大厦里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。
昨晚下雨,小孙和女朋友挤在屋檐下躲雨。男孩把外套撑开遮在两人头上,女孩笑得很甜。老陈在二楼窗口看见了,想起叁十年前,他也曾这样为妻子挡过雨。那时他们住在棚户区,夏天漏雨冬天漏风,可心里是满的。
今早小孙来还最后五十块钱,老陈没收。“留着吧,给你对象买双手套,天快冷了。”小孙愣在原地,眼眶有点红。这条巷子里的温情从来不用大声说,都藏在细节里。就像那两百块钱的爱情,薄薄的纸币承载的,是年轻人沉甸甸的心意。
老陈继续收他的被子。阳光斜斜地照进巷子,把晾衣绳上的水珠照得发亮。他深吸一口气,闻到饭菜香、泥土味,还有生活本身朴素的气息。在这条衡阳的老巷里,日子就像墙头那株野草,不起眼,却顽强地绿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