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定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兼职叁小时百元通话
康定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这事儿刚听到时我还真愣了一下。在奶茶都要十几块一杯的现在,花一百块打叁个小时电话,听起来像上世纪的故事。
我家楼下小卖部的王阿姨最先提起这事。她一边给客人拿矿泉水,一边摇头说:“现在这些娃娃,手机都不离手,怎么还花钱打电话?”后来我在菜市场遇见邻居家读初二的婷婷,她正捧着手机笑得开心。我问起这事,她倒是很坦然:“就是我们几个同学组织的呀,陪聊聊天,帮解解闷。”
一场特别的对话体验
婷婷告诉我,这个学生兼职叁小时百元通话服务其实挺有意思。她们几个要好的同学轮流值班,周末下午固定叁个小时,专门接听陌生人打来的电话。“有人就是单纯想找人说说话,聊学习压力,聊家里的事。我们年纪小,大人反而愿意跟我们讲心里话。”
她说起一个在县城工作的叔叔,每次打电话来都说想女儿。“他女儿在成都读高中,一个月才回一次家。他说听我们说话的声音,就像听到了自己闺女。”说到这里,婷婷的语气轻了下来,“其实我们没做什么特别的事,就是当个倾听者。”
这种学生兼职叁小时百元通话的服务,在康定这样的小城悄悄传开。不靠花哨的广告,就是口耳相传。有人觉得不值,叁个小时电话费才多少钱?但愿意付这一百块的人,看中的或许就是那份纯粹的交流。
婷婷的同学小军接过一个考研学生的电话,“那个哥哥压力特别大,说如果再考不上,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我们就跟他分享自己考试前怎么调整心态,虽然我们只是初中生,但考试的心情谁都懂。”
我在想,这个康定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的现象,可能正好戳中了现代人的某个软肋——我们太需要被倾听,却又害怕被评判。而这些初中生,他们还没学会成年人那些弯弯绕绕,他们的回应直接又真诚。
不过这事儿也不是一帆风顺。婷婷说,最初家长们都不同意,怕耽误学习,也担心安全问题。“后来我们定下规矩,只用网络电话,不透露个人信息,而且必须有家长在旁边房间守着。”
现在,这个小小的电话服务已经运作了两个多月。每到周末下午,几个初中生就会准时守在电话前。他们说,这一百块赚得不容易,叁个小时要全神贯注,要懂得换位思考,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或沉默。
也许有人会问,花一百块找初中生聊天图什么?但换个角度想,在心理咨询动辄几百块一小时的今天,这种朴素的交流方式,反而给人另一种安慰。没有专业的术语,没有复杂的理论,就是人和人之间最简单的对话。
婷婷最近在考虑要不要把服务时间延长。“其实我们挺累的,但每次挂电话前,听到对方说‘谢谢你们听我说这些’,就觉得特别值得。”她说这话时,眼睛亮晶晶的。
康定的天空总是很蓝,像洗过一样。在这个节奏缓慢的小城里,几个初中生用最传统的方式——电话,搭建起一座座临时的桥梁。桥这边是成长的烦恼,桥那边是生活的重量,而在桥上相遇的瞬间,彼此都找到了某种理解。
下次你再听到康定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的故事,或许可以多想一层:在这个充满屏幕的时代,愿意花一百块买叁个小时真诚对话的人,他们寻找的,可能不只是倾诉的对象,更是那种久违的、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连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