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山品茶喝茶工作室,黄山茶室休闲品茗空间
路过黄山脚下那条青石板路时,木牌匾上"黄山品茶喝茶工作室"几个字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。推门进去,穿棉麻褂子的茶艺师正用盖碗冲泡太平猴魁,兰花香随着水汽袅袅升起,瞬间觉得整个人都舒展开了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工作室主人李师傅边烫茶杯边闲聊:"现在人都习惯用茶包将就,其实好茶值得慢慢伺候。"他手指轻点桌面示范冲泡手法,"水温差一度,坐杯时间差五秒,味道就两回事了。"窗外偶尔传来游客的喧哗,但茶席前的时间仿佛格外绵长,看着茶叶在玻璃壶中舒展翻飞,突然理解为什么古人说"茶烟透窗魂生香"。
二楼茶室更私密些,原木茶台配着藤编坐垫,书架摆着茶经和山志。常来的退休教师老王说,他每周都来坐半天:"不是单纯喝茶,是让自己喘口气。手机静音,看会儿闲书,跟茶友下盘棋,比吃补药还管用。"
山水滋养的茶汤
这里的茶叶都来自当地茶农,清明前收的黄山毛峰还带着山气。李师傅珍藏的野茶尤其特别,叶片边缘有虫咬的痕迹,茶汤却格外甘醇。"茶园不用农药,茶青才有活性。"他斟茶时总要先闻杯底香,"机器制的茶规整,但少了手作的温度,我们这黄山茶室休闲品茗空间,想留住的正是这种温度。"
午后阳光斜照进博古架,景德镇瓷杯里的祁门红茶泛着金圈。两位广东客人正在体验工夫茶,听着紫砂壶出水的清脆声响,不由感叹:"在景区还能找到这么安静的地方,真是意外。"他们原本计划逛两小时,结果坐着喝了叁泡茶,临走还买了半斤定制茶饼。
暮色渐浓时茶客散去,李师傅开始焙第二天要用的岩茶。炭火在旧陶炉里明明灭灭,他说现代人总追求快捷,却忘了有些东西快不得。"就像这茶,从采摘到制作要经历十几道工序,喝进嘴里那刻才明白,所有的等待都值得。"
巷口路灯次第亮起,茶室灯笼也点了起来。玻璃上凝结的水雾模糊了内外光景,只有茶香持续飘向石板路深处,像在等待明天推门而入的有缘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