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洲里大学城附近的暗巷在哪里啊,附近暗巷位置询问
对于那片巷子的闲谈
昨晚在烧烤摊,又听见隔壁桌几个新生在嘀咕:“你说满洲里大学城附近的暗巷到底在哪儿啊?”这话让我手里的羊肉串顿了一下。类似的疑问,在这片城区好像隔阵子就会飘进耳朵里。
说实话,每次听到“暗巷”这个说法,总觉得带着点神秘色彩。但以我在这住了四五年的经验来看,大学城周边所谓的暗巷,多半就是些背街胡同。比如学府路后面那条小吃街,拐进去的支巷晚上灯光是暗些,烟火气却十足,烤冷面、煎饼果子摊位亮着暖黄的灯,哪有什么神秘感。
我猜大家想问的,其实是那些不熟悉、灯光又比较暗的小路吧。这种担心挺能理解的,毕竟刚到陌生环境,谁不想把周边摸得门儿清呢。
记得大二那年,我帮亲戚找出租房,把大学城周边的巷子几乎走了个遍。像联通宿舍区和教学区的文化胡同,还有连接两个商业街的步行窄巷,白天学生熙熙攘攘,晚上路灯也都亮起来了。要说完全漆黑的巷子,还真没碰到过。
不过话说回来,晚上单独走这些巷子,注意安全总是没错的。学校保安处不是经常发提醒嘛,建议同学们结伴而行,避开那些特别僻静、人流量少的路段。这倒是个实在话,不管在哪座城市,这种安全意识都得有。
有时候我在想,为什么“暗巷在哪里”这种疑问会一直流传呢?可能每届新生都会带着好奇和谨慎,重新打量这片生活区吧。这种打听本身,其实就是适应新环境的一部分。
现在偶尔遇到学弟学妹问起,我都会建议他们:别光听人说,最好趁天还亮的时候,自己绕着大学城多转转。用脚步丈量比凭空想象踏实多了,那些传说中的“暗巷”,走多了就会发现,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通道。
当然啦,要是真发现哪条巷子路灯坏了,或者哪个角落需要改善,直接向学校后勤反映倒是挺管用的。我们上学期反映七号楼西侧巷子灯光问题,没过一周就修好了。
生活在继续,对于巷子的讨论大概也不会停止。但只要熟悉了、了解了,那份因为未知而产生的不安,自然就会慢慢消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