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兴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嘉兴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
听说嘉兴最近搞了个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?这事儿可真新鲜。我上周路过梅湾街时,正好看见一群人在店里忙活,隔着玻璃就能闻到茶香。有个系着围裙的姑娘在给客人倒茶,那手法专业得很,手腕轻轻一转,茶水就稳稳落进杯中。
说起来啊,这个嘉兴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挺有意思的。他们不光卖茶,还真像选秀似的层层筛选。我认识的老张就是个老茶客,他跟我说参选的茶叶都要过五关斩六将。先看外形,再闻香气,最后品滋味,差一点都不行。
品茶这事儿讲究个慢功夫
在嘉兴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里,我见过一位老师傅教年轻人品茶。他让大家先把茶汤含在嘴里,用舌头轻轻搅动。“别急着咽下去”,老师傅总爱这么说,“让茶汤在口腔里转个圈,感受下回甘。”这种细致劲儿,跟现在什么都求快的风气真是不一样。
其实啊,好的茶叶就像好的人才,需要慢慢发掘。嘉兴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做的就是这件事。他们不光评茶叶,还在培养懂茶的人。有个叫小林的年轻人告诉我,他来了叁个月,现在光闻香气就能分出龙井的产地了。
说到嘉兴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的特色,他们总爱把不同产区的茶叶放在一起对比。比如把本地的杭白菊和外地的黄山毛峰摆在一块儿,让茶客们细细比较。这种对比特别直观,新手也能很快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。
现在很多人觉得喝茶是老人家的事,可我在工作室里见到不少年轻人。他们有的带着笔记本,认真记录每种茶叶的特点;有的拿着手机拍视频,说要发到社交平台上。这种老传统和新潮流的结合,看着就让人高兴。
工作室的负责人李老师说过,他们搞这个评选,不是为了比出谁好谁差,而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茶文化。这话说得在理,每次评选活动结束后,获胜的茶叶都会标明产地和制作工艺,让买的人喝得明白。
前几天我又去了一次,正赶上他们在准备新一期的海选。架子上摆满了各式茶罐,墙上挂着评选标准,几个工作人员在仔细地给茶叶称重。那种认真的架势,让我想起古时候的科举考试,只不过这次考的是茶叶。
看着热气腾腾的茶室,我突然想到,这个工作室做的不仅是评选茶叶,更像是在搭建一个平台。让爱茶的人能聚在一起,让好茶不被埋没,让传统的茶文化能在新时代延续下去。这杯茶里,装的不仅是茶水,还有人情味儿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