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阴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学校门口的暗号现在还在用吗
前几天路过华阴小学,看到几个孩子在校门口挤眉弄眼地比划着什么,一下子把我拉回了二十多年前。那会儿我们放学可不急着回家,总得在校门口那棵老槐树下聚一聚。最让我惦记的,是当时流传的各种暗号。
你还记得吗?那时候要是想加入跳皮筋的小团体,得先对着围墙喊声"燕子南飞"。要借漫画书看的话,得在掌心画个圈。现在想想挺幼稚的,可当时觉得可神秘了,比考试得满分还让人兴奋。
藏在记忆角落的童年密码
我特意在放学时间多去了几趟。现在的校门倒是气派,电动栅栏门,保安穿着制服站得笔挺。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校服,大部分直接被家长接走,剩下的也在老师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。看着他们规规矩矩的样子,我忍不住想,现在的小孩还玩暗号这一套吗?
找了个机会和保安大叔聊天,他在这里工作了十多年。"早没啦,"他摆摆手,"现在孩子都有电话手表,想约同学直接在群里说一声。以前那些敲墙壁、对暗语的把戏,现在想想跟特务接头似的。"说着他自己先笑了。
倒是在旁边小卖部门口,听到两个五年级模样的男生在嘀咕。一个说:"明天带那个来?"另一个眨眨眼:"老地方见。"我竖起耳朵想听仔细,他们却笑着跑开了。这算不算是新时代的暗号呢?
我们当年的暗号可比这复杂多了。要进"青龙帮"得学叁种鸟叫,想借游戏卡得报上当天食堂的菜名。这些规则都是大孩子定的,谁要是不懂规矩,准会被小伙伴孤立。现在手机一点就能组队打游戏,哪还需要这么麻烦的仪式。
不过转念一想,暗号这种东西,说到底不就是孩子们自己创造的小世界吗?在那个世界里,没有大人管着,全是自己定的规矩。现在虽然科技发达了,但孩子渴望有自己的秘密空间,这份心思应该没变吧。
前几天遇到老同学,说起当年我们用摩斯密码传纸条的糗事。他说他女儿现在和好朋友用的是另一种暗号——在作业本角上画特定图案。"孩子们总能有自己的办法,"他笑着说,"只是形式不一样了。"
也许真正的暗号从来就不是那些特定的手势或口令,而是童年里那份不想被大人知道的默契。就像校门口那棵老槐树,虽然周围都铺上了水泥地,但它还是在每个春天按时发芽。
临走时又看到那两个男生,他们正在互相碰了碰电话手表,屏幕上闪过同样的图案。我忽然觉得,华阴学校门口的暗号其实一直都在,只是换了个样子,继续在孩子们的指尖传递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