珲春有哪些小巷子营业了,珲春哪些小街店铺已开门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6:36:38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几天总听朋友念叨,想去珲春的老街巷转转,尝尝地道的朝鲜族小吃。可心里直打鼓:现在过去,那些有意思的小巷子还开着吗?店铺会不会都关着门?正好今天得空,我决定亲自去逛逛,看看实际情况。

从世纪广场往老城区方向走,拐进民主路旁那条熟悉的巷子,眼前一下子就热闹起来。卖打糕的阿姨正麻利地捶打着糯米,热乎乎的米香飘了满街。“现在每天都出摊吗?”我凑上前问道。阿姨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:“天天都来,咱们这小本生意,休息一天顾客就想得慌。”她边说边利落地给我切了一块打糕,撒上黄豆面。接过还温热的打糕,心里顿时踏实了不少——看来珲春有哪些小巷子营业了这个问题,已经有了初步答案。

烟火气回归的市井小巷

沿着青石路继续往里走,烤肉店的大叔正在门口翻动着肉串,炭火噼啪作响,油脂滴在炭上激起阵阵香气。他见我驻足,热情地招呼:“进来坐坐?现在店里位置宽松,不用等位。”聊起来才知道,他们这条街上的店铺基本上都恢复营业了,虽然客人比往年同期少了些,但老街坊们都在互相帮衬着。“你看对面那家冷面店,”他指着不远处,“我们经常互相推荐顾客,谁家缺个啥调料,隔着街喊一声就送过去了。”这种邻里间的温情,让这些小巷多了几分家的味道。

走到十字路口,我犹豫着该往哪边去。左边巷口飘来阵阵酱香,是家传统朝鲜族酱汤馆;右边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,是家老式铁匠铺子还在坚持营业。这种选择困难反倒让人欣喜——珲春哪些小街店铺已开门?现在看来,答案比预期的要乐观得多。铁匠铺的老师傅停下手里的活计,擦了把汗说:“祖传的手艺,不能在我这儿断了。现在年轻人喜欢订做些小玩意儿,铁艺装饰什么的,生意还过得去。”

转角遇到一家米酒店,老板娘正在门口晾晒酒曲。听说我想了解巷子里的营业情况,她热情地邀我进店品尝新酿的米酒。“别看这条巷子不宽,但该开门的都开门了。”她细细数着,“头些年游客多的时候,整日忙得脚不沾地。现在虽然清净些,但老街坊们都回来了,生意细水长流,反倒更踏实。”端着温润的米酒,看着窗外零星走过的行人,忽然觉得这样的节奏也挺好。

走着走着,发现有些店铺确实换了招牌。原来那家裁缝店变成了手工布艺坊,几个年轻人正在里面缝制民族风情的杯垫和布袋。老板娘是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,她说虽然改了经营内容,但还是延续了这条巷子手工制作的特色。“老顾客偶尔来找王阿姨改裤脚,发现店换了人,开始还挺失望。但看到我们还在坚持做手工,慢慢也就理解了,有的还成了常客。”

夕阳西下,巷子里的灯笼渐次亮起。卖辣白菜的大婶正在收摊,见我路过,硬是塞了一小袋泡菜让我尝尝。“明天还来吗?”我问。她爽朗地笑了:“来,怎么不来!咱们这些老巷子里的店铺,只要还有人惦记着,就会一直开下去。”这话说得朴实,却让人莫名感动。

回到出发的地方,手里已经拎了不少东西——打糕、米酒、辣白菜,还有铁匠铺打制的小书签。这一趟走下来,心里那个问题早已有了答案。夜幕初垂,巷子里飘起缕缕炊烟,那熟悉的、温暖的生活气息,正慢慢地重新填满这些街巷的每个角落。

推荐文章